翔安每年4億改善保障民生 獨創"新十五條"成效顯著
翔安區鼓勵轄區各類企業招用被征地人員和退養漁民。(張天驕 攝) 廈門日報訊 84歲的大嶝街道雙滬社區居民許水吉,這幾天有點“睡不好”。他的興奮,來源于社區居委會的一紙通知——作為社區困難家庭補助對象,從這個月開始,他每個月將可多領取200元的老人養老補助。 被翔安當地居民稱作民生“新十五條”的《翔安區關于進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的實施意見》今年起實施以來,在社會上持續“發酵”。翔安區副區長陳佳鍛昨天上午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介紹,目前,翔安區在“推動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 “實施困難家庭老人養老補助”、 “實施保障性就業補貼”、 “加強技能培訓,創造就業機會”、“鼓勵轄區內各類企業招用被征地人員和退養漁民”、 “扶持產業發展,引進手加工業”、“加強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等七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 “補血”轉換成“造血” 每年4億元——與翔安區民生保障工作相對應的,是這樣一個數字。這種“大手筆”的舉措,不僅開了翔安區的先河,在整個廈門市也樹立了一個典范。 30—50周歲翔安戶籍的勞動者在市、區兩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定點培訓機構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取得證書的,由區財政按廈門市上年度月社會平均工資的80%給予個人培訓期間工資性補貼(每人每天約102元);男年滿45周歲、女年滿40周歲及以上的被征地人員自籌資金一次性繳納15年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區財政一次性給予18000元參保補助;困難家庭的68周歲及以上的被征地人員和退養漁民,將得到每人每月200元的老人養老補助……被征地農民、退養漁民,今后的生活,將不會再有后顧之憂。陳佳鍛介紹,《實施意見》從幫助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進職業院校學習、推行創業補貼政策、提高社保補貼標準等十五個方面,為他們提供著強有力的后盾。 事實上,讓老百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努力解決因家庭經濟困難無法上學、就醫問題,翔安區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在陳佳鍛看來,今年出爐的民生“新十五條”政策覆蓋范圍更廣、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將原來的對農漁民“補血”,進一步轉換成了“造血”。 |
- 2013-03-13侯曉春代表:深入改革需要保障民生來兜底
- 2013-03-13全國政協提案經濟議題超四成 切實保障民生
- 2013-03-06通暢“最后一公里”物流,以優質低價保障民生
- 2013-03-02食品化妝品輪番漲價 保障民生需多管齊下
- 2013-02-28保障民生:向更高水平再出發
- 2013-02-27集美加大投入保障民生 今年將完成固定投資305億元
- 2013-02-21晉江召開2013年度工作會議 將投44億保障民生
- 2013-01-27廣西法院堅持為民司法保障民生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