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拆西借也養不起"一條魚" 中華鱘餓月余命垂危
就醫費早超千萬 如果僅需要具備上述條件,中華鱘或許也不會遭遇“滅頂”的危機。 1999年,松浩成立,從莆田引進2000尾中華鱘苗,此后的三四年,又不斷從中國水產研究院引進魚苗。幾年時間,松浩就成了我國最大的中華鱘后備親魚資源儲備基地。 “魚苗拿來也就牙簽那么大,是老板和我們的精心培育,才有今天幾十公斤的大魚。”指著水中自由游動的中華鱘,李先生告訴記者,2年時間,中華鱘才能從魚苗長到5公斤大小,這個過程中有將近60%的魚苗會死掉。 從5公斤長到60多公斤,平均死亡率又有60%。也就是說,引進1000尾的中華鱘魚苗,最終只有160尾成活。 還有,就像成長中的孩子,中華鱘也會遭遇疾病、意外,時常需要醫療救助。 知情人士透露,長期向松浩提供醫療、技術支持的人在湖北,平均每兩個月來一次,差旅、住宿都由松浩負擔。 “平均計算,包括治療、藥物、常規看護,每年花在就醫上的費用就要80萬-100萬元。”李先生回憶,14年下來,這部分支出早就超過1000萬元了。 伙食費一天就要2.5萬元 中華鱘要迅速成長,還需要營養搭配的飲食——— 魚、蝦和人工飼料。 知情人士說,目前養殖基地500多條中華鱘,平均70公斤,按照3%的投餌量,每天理論需要2.1噸的飼料,每月光飼料就要60多噸。 “基地現在每天需要飼料3噸左右,每噸成本8500元,500多條中華鱘每天的伙食費就要25500元。”連連嘆氣后,李先生說,現在,連工人工資都掏不出來,更別說一個月就將近80萬元的飼料費了。 而在過去14年里,飼料花費也超過1000萬元。 收入 除了補貼就沒有其它進項 唯一收入是200多萬的補貼 其實,上述所說的只是養殖基地費用的粗略概算。 中華鱘繁育及保護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在養殖場地、水源方面都有比較苛刻的要求,基地每年要投入500多萬元。 十幾年來,整體投入超過6000萬元。 每一筆金額不小的支出,都需要真金白銀,那么錢從哪里來?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養殖中華鱘的14年里,除了放流得到的200多萬元收入,松浩實業老板李庭前沒有因中華鱘得到一分錢好處。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禁止買賣,該基地的收入來源只能靠每年中華鱘增殖放流的補貼。 李先生回憶,十多年來,增殖放流總共有3次。第一次是2001年放流1萬尾中華鱘,補貼30萬元。第二次是2008年,放流100尾,補貼60多萬元。第三次是2010年,放流300尾,補貼126萬元,這是放流補貼最多的一次。 “其實,今年也到了可以放流的時候,但基地現在這個樣子,根本沒人有心思準備投標等事宜。”面如凝霜,李先生說,就算可以放流,每尾4000元的補貼,與基地現在面臨的困境相比,也是杯水車薪。 |
- 2013-05-31廈門500條中華鱘緊急"呼救" 養殖老板欠下2億元"失蹤"
- 2012-07-16理工湖見底中華鱘熱死了? 魚肚里發現煙頭垃圾
- 2012-11-07150條人工飼養中華鱘下海"搞科研" 9條帶衛星追蹤信標
- 2012-07-05明溪縣夏陽鄉旦上村采用高標準 養出“中華鱘”
- 2012-02-15龍巖超市賣“國寶”中華鱘?專家:那是史氏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