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情
幾十年前匯款單
讓她找到回鄉路
闊別超過一甲子,仍然姐弟情深。
跨越半個多世紀還能找到家,得益于一張珍藏幾十年的匯款單。
新婚四個多月,丈夫就遠走南洋。28歲那年,邱雪嬌坐了十天十夜的船到馬來西亞找到丈夫,從此就再沒回來過。
丈夫在馬來西亞經營雜貨店,生意艱難,他們先后生養了9個孩子,家庭負擔沉重。但邱雪嬌夫妻即使再艱辛,也堅持讓子女們接受良好的教育。為了不讓家鄉淡出記憶,她想盡一切辦法教會兒女們說閩南話、普通話、潮州話、客家話等多種語言,教會兒女們中國文化,經常給兒女們講家鄉的人和事,并且告誡他們:“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根在哪里。”
在那個非常的年代,交通不便,國際形勢也不太樂觀,邱雪嬌家境又艱難,回國的機會少之又少,她深深地為自己難以盡孝道而自責。1950年,她接到親人們從家鄉寄來的家書,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傷心無比,她為了父親整整“戴孝”三年。母親去世后,她也在異國為母親“戴孝”一年。
雖然遠在異國,她卻一直心系故鄉。隨著歲數逐年增長,邱雪嬌對親人的眷戀之情愈加濃烈。她每天都會看福建、臺灣講閩南語的電視劇,以解思鄉之苦。
三年前,丈夫去世,孤獨更加劇了邱老太太的思鄉之情。今年4月,得知兒子要來廈門出差,邱老太太激動萬分。她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一張珍藏了幾十年的匯款底單,再三叮囑兒子按照上面的地址,一定要找到自己離別67年的弟弟妹妹。
那張匯款底單,是邱老太太節衣縮食,給廈門的弟弟寄錢的憑證。在那個動蕩不安、物質匱乏的年代,她不時會給家里的弟弟和妹妹寄來僑匯。可到了上世紀70年代,由于各種現實原因,邱老太太和廈門的家人就此斷了音訊。
邱老太太的兒子來到廈門后,開始四處打聽舅舅的下落。匯款底單上留下的是幾十年前的舊址,日新月異的廈門,路牌早已更換多次。費盡種種周折,邱老太太的兒子終于找到舅舅。由于行程緊,他拍下舅舅的照片后便匆忙離開。
回到馬來西亞,兒子立即將喜訊告訴母親。手中緊緊握著弟弟的照片,邱老太太老淚縱橫,堅持要馬上回祖國。但老人已近百歲了,還能忍受長途奔波嗎?“不怕,累死也要死到故鄉!”
得知95歲老人要回家探親,廈航馬來西亞辦事處啟動了“綠色通道”,給老人安排輪椅接送,還讓一名醫生隨機陪同。6月30日,老人一走下飛機,看到早已等候的弟弟和妹妹,激動地與他們長時間擁抱,互訴多年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