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想媽媽時 他望著村口發呆咬手指
離開父母兩年 變沉默了 出鏡人:小胡,15歲 “不喜歡的東西也不拒絕,和他聊天,通常都聊不下去的。”陳女士說,她很后悔把孩子放在老家,現在孩子已經來到廈門了,就讓他讀廈門的學校吧。 陳女士的兒子小胡(化名)今年15歲,讀初二,她擔憂地告訴記者孩子和兩年前相比變化太大了。兩年前的兒子高興的時候,圍著爸爸媽媽嘰嘰喳喳,不高興的時候也會和父母爭辯。但是,現在呢,即使給他買喜歡的新衣服,他也什么都不說,從他眼神中也看不出喜悅;不讓他上網玩游戲,他不高興了,還是什么都不說,只是默默地回房間。 “在家里像個悶葫蘆。”陳女士說,這兩年來雖然經常給孩子打電話,但畢竟分開太久了,孩子跟著爺爺奶奶過變得內向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留守兒童不喜歡和人交流,即使暑期和父母有短暫的相聚,他們也不會和父母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學校和社會要有作為 昨日,晨報《第一次來例假以為自己快死了》一文,引起讀者廣泛關注。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都不高,而又因平時忙于生計,對孩子的性教育少之又少。 為此,記者采訪了懷眾教育的心理咨詢師付衍清,她同時也是一名11歲女孩的媽媽,她認為孩子的性教育是安全教育,和吃飯喝水一樣重要,并給讀者提供以下建議。 “在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就應該告訴孩子,游泳衣遮住的部位都是別人不能碰的,是自己的小秘密。”付衍清說,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要告訴她身體的界限。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的身體都是自己的,應該要被尊重。可以在給孩子洗澡的氛圍下,對孩子進行教育。此外,當孩子成長至10歲左右時,遇到猥瑣的動作和過分的話語,要告知她這也是一種侵害。 如果發現孩子有遺精、手淫的現象,要正確引導,鼓勵他們多多參加體育鍛煉,少看不良的電影。當發現孩子有早戀的苗頭,一定要明確告訴他(她),你可以和異性有什么程度的交往,如果發生性關系,將有什么樣的后果,有些事情是這個年齡段絕對不可以做的。 懷眾教育心理咨詢師劉芳芳認為,孩子性格內向、容易撒謊、焦慮等,都是因為長期和父母分離,疏于管教,缺乏正確引導所致。 這些處于發育關鍵期的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注和呵護,生活上早早獨立的他們卻常常感到孤單和迷茫。因此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容易產生一系列問題。對此,兩位專家認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學校和社會應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
- 2013-07-16泰寧計生“夏令營” 讓留守兒童不孤單
- 2013-07-16浙江溫州僑聯副主席考察七都僑界留守兒童快樂營
- 2013-07-16留守兒童生理知識空白 "第一次來例假以為快死了"
- 2013-07-12莆田學院關愛留守兒童 舉行“青春夢”匯演
- 2013-07-12泰寧:開展“暑期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 2013-07-10蕉南街道開展關注留守兒童暑期安全教育活動
- 2013-07-09學生溺水死亡事故高發 留守兒童安全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