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展向導報記者講述其抗日經歷
東南網7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朱黃 梁張磊 實習生 湯吉紅 李松榮)89歲的陳文展,關節就像氣象臺一般精準——一變天,他就得靠吃藥緩解疼痛。69年前,他擊斃日兵立功,榮升為全師最年輕的少尉軍官,意氣風發。而如今,風燭殘年的他,卻背著一身傷病,要為每個月的醫藥費而發愁。
為了吃飯 當上娃娃兵
老陳是廈門枋湖村人。1938年5月10日,日軍從五通登陸,13歲的陳文展乘船逃難到同安,餓了四天肚子,第五天福建保安第8團路過同安。部隊開飯時,陳文展盯著飯鍋直流口水。一軍官看這孩子可憐,遞碗稀飯給他:“小地瓜,要不要當兵?管你飯!”
差點成餓殍的陳文展,就這樣當上娃娃兵,部隊到南昌改編為國軍第25軍40師120團3營。“上前線前,每個人發了400發子彈,八枚手榴彈,一把刺刀,兩套軍裝,一雙草鞋,一雙布襪”。
出生入死 前線立戰功
1938年底,日軍進犯江西九江,陳文展所在部隊奉命在觀音橋阻擊。刺骨的寒天中,陳文展在齊腰深的水田中行軍3天,從南昌趕到九江觀音橋布防。他沒想到,這次艱苦行軍給自己留下了伴隨一生的關節炎。
這支福建子弟居多的部隊,在一個月內打退了日軍兩次進攻,“我們用戰車防御炮,掀翻了鬼子4輛坦克。”陳文展自豪地說。
一周后,日軍飛機在國軍陣地上拋了毒氣彈,陳文展所在部隊傷亡慘重,兩位廈門籍戰士壯烈殉國。“林后的老鄉薛永圖,殉國時才15歲。安兜后林人林省,是我們的老大哥,也傷重犧牲了”。時隔75年后,陳文展借導報向薛永圖、林省的后人問安,“他們是好樣的!當年我們相約過,等趕走鬼子一起回廈門”。
1939年,陳文展隨部隊在南昌機場一帶防御日軍進攻。日軍陣地上有一架白朗寧雙管重機槍,布置于一座碉堡,給國軍造成很大的傷亡。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陳文展和5位戰友組成了一支敢死隊。找來二十斤的石灰,分裝兩袋,每袋各自塞進兩枚手榴彈。借助夜色掩護,前去炸堡。瘦小的陳文展率先摸到日軍碉堡前,將炸彈往里面一扔,“當場炸死6個鬼子!”隨后,他們進入了碉堡,還俘虜了兩個日本軍官。
被“摸哨”的日軍,隨后出動飛機轟炸報復。有一枚炸彈就落在陳文展不遠處,彈片就劃過他的后腰。“幸好當時腰上有一條彈藥帶,手指粗的子彈被彈片切為兩截。”陳文展逃過一劫。
1943年,陳文展在安徽青陽縣被日軍炸傷,手術時,在他的肛門附近取出了兩塊米粒大的彈片。這也留下了后遺癥,陳文展至今仍被便秘纏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