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那年,胡友義走進比利時樂器博物館,滿目的古鋼琴讓他一見傾心。彼時,他決定收藏古鋼琴。
1974年的一場拍賣會,他收購了第一架古董鋼琴。幾十年,胡友義跑遍亞洲、歐洲、美洲,滿世界找有價值的琴。
他選擇古鋼琴,標準相當高。要孤品、絕品、善品,要保存完好、音色豐滿,能觀賞又能用,最好還被著名音樂家、精英名流用過,或在音樂史、鋼琴史上實現了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一旦發現,他不計一切代價買下。有次,他看中一架非常有價值的鋼琴。鋼琴主人卻說,不行,想要這架鋼琴,你就拿棟別墅來換。結果,胡友義真的拿了一棟別墅,換走鋼琴。
就這樣,100多架產自美國、英國、德國、奧地利、法國、意大利等十幾個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的名貴古鋼琴,收進了“胡氏山莊”。
價值連城的古鋼琴,讓他花光了家產。這一生,胡友義夫婦沒有子女。“鋼琴就是我們的寶貝兒女。”夫人黃玉蓮說。
捐琴 啃饅頭 和工人用板車拉鋼琴
臨近晚年,胡友義頻繁回到鼓浪嶼。
62歲那年,他和夫人在鼓浪嶼散步,見一牌子上寫著鋼琴之島。他說,鋼琴之島不能沒鋼琴啊。那時起,他便打算將全部鋼琴捐給鼓浪嶼,建一座鋼琴博物館。
胡友義說:“我要通過音樂,讓全世界的人都來到我的故鄉鼓浪嶼。”第二年底,第一批30架古董鋼琴運抵廈門。之后,胡友義陸續將古琴送到鼓浪嶼。每次鋼琴上島,工人拉著板車在前,60多歲的胡友義亦步亦趨,緊跟旁邊。餓了,和工人一起,坐在路邊啃饅頭。
鋼琴博物館建成后,再建一座風琴博物館,成了67歲胡友義人生最后的計劃。要把原本只在教堂、劇院、音樂廳的管風琴“搬到”博物館,這是世界難題。他卻給市領導寫了封信:“我馬齒徒增,愿盡余生之力,為鼓浪嶼多出一份微力。”
隨后,他為鼓浪嶼運來數十架珍貴的古董風琴和管風琴。2005年,一架1909年產于英國的管風琴在鼓浪嶼八卦樓發出天籟之音。
把價值連城的鋼琴送出去,舍得嗎,常有人問。胡友義只是笑,對于捐鋼琴他從來只是輕描淡寫。但夫人知道,他心里的不舍。每次將寶貝捐出,他顫顫悠悠地跟在鋼琴后面,一路跟到鼓浪嶼,眼里都是疼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