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老字號”影院日益蕭條 八成票房落入新興影院
嘆息 風光時的20家只剩4家 ■16年前,一部《泰坦尼克號》讓國有影院紅透半邊天 ■“院線”改革,傳統國有影院慢慢被淘汰 ■中華電影院只剩一間影廳,原先錄像廳改造為臺球城 目睹了鷺江劇場的廢墟景象,記者接著走訪了中華電影院和思明電影院。曾是廈門時尚、名流的聚集地,中山路騎樓風格代表的中華電影院,如今卻屈身于不起眼的小巷中,沒有廣告牌,僅僅用張簡陋的海報打上“中華電影院”五個大字。而影廳只剩一間,原先的錄像廳也被改造為臺球城。記者留意到,臺球城的人流量大過電影院。 16年前,一部《泰坦尼克號》,就讓鷺江劇場、湖里影劇院、蓮花影劇院等“老一輩”國有影院紅透半邊天,市民排隊觀影,影院日進斗金 。然而去年,在《泰坦尼克號》披上3D外衣卷土重來時,當年風風火火的國有電影院,倒閉的倒閉、轉行的轉行,只剩下天地開明電影城、思明電影院、中華電影院和同安影劇院。 “上世紀90年代,廈門影院是國有影院的天下,最高峰時,大大小小國有影院有近20家。”據某老電影院負責人回憶,2002年,全國電影業開始了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院線制”改革,世貿金鷹影院同年開業,成為改革后第一家進入廈門的影院。傳統的國有影院則因“單廳單銀幕”、“膠片放映”等條件限制,慢慢被淘汰。 亮點 思明電影院成改造典范 ■按國際影院標準,破爛大廳變成四個小廳 ■票房增數倍,全省國有電影院排第二 ■與新興電影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思明電影院自2011年3月完成“膠片改數字”、“一廳改多廳”等改造后,2011年4月到12月,票房收入達到418萬元,是2010年的4倍多,被業內人士評價為“國有影院改造的典范”。“原本破爛的大廳,按照國際影院裝修標準,改造成四個小廳。放映廳多了,影片選擇的種類也增多,軟件進一步跟上。”思明電影院副經理吳志明說,目前思明電影院的票房收入在全省國有電影院中排在第二位,2012年達到600多萬元,今年估計將達800多萬元,穩步增長。 然而,相比于國有電影院改造的典范,廈門金逸國際電影城島內4家店去年的票房總收入就達到了5000萬元。根據影城提供的數據,近三年來,金逸國際電影城單家店的票房收入,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遞增。去年廈門島內所有電影院的票房收入將近1億元,金逸就占了將近50%。 吳志明坦言,思明電影院與新興電影院相比,無論硬件還是軟件仍有很大差距。“他們是連鎖的,我們只有一家。他們的放映廳多,有幾千個座位,而我們四個廳的總座位只有400多個。” |
- 2013-08-16網上現大馬華裔女影院險被強奸文章 被指是惡作劇
- 2013-08-15廈門消防開展“逃生體驗進影院”活動
- 2013-08-13紅牛露天影院啟幕 郭川出席《奧德賽之旅》首映
- 2013-08-09福州影院熱天晚場貢獻全天票房逾七成 不少市民躲進蹭涼
- 2013-08-08影院向娛樂中心發展 “電視化”或成發展趨勢
- 2013-07-27上半年福州影院票房達1.3億元 同期相比增長43%
- 2013-07-15《賽爾號3》首周破3000萬 孩子們影院忙“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