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點半左右 珍珠灣海邊
外地游客特意前來體驗臺風中的廈門
游客原小姐和伙伴各自撐著傘,坐在海邊,淡定地看著海邊的市民游客往公交車站方向奔跑著。聽記者提到臺風要來的消息,小原好奇地問:“臺風是什么樣子的?”
玩沙、挖花蛤,大家在臺風來臨前夕很淡定。
小原說,她們專程來海邊看海浪散心的,并不知道有臺風要來,不管晴天雨天,出門的時候,雨傘時刻帶在身邊,雖然下雨了,她們也想在海邊多待一會兒,感受海邊雨景。
“廈門,大海,我又來了!”37歲的萬勤文拿著手機,穿著一身自行車騎行裝備,倚靠在自行車上,拍下臺風來臨前的大海風景。
4天前,萬勤文從江西臨川出發,沿著319國道騎行790公里,來到目的地廈門環島路音樂廣場。17年前,萬勤文才20歲,第一次騎著自行車來到廈門,他說,是為了紀念長大成人。之后他每隔幾年就騎自行車、摩托車或是開著小車來廈門,不過都沒遇見過臺風。
看著大海,萬勤文興奮地說:“這次要體驗體驗臺風中的廈門。廈門這十幾年來變化太大了,越來越美麗,不知雨中的廈門和晴天的廈門有什么不一樣?”
傍晚6點多 會展中心附近海灘
不少人全家出動撿花蛤
沙灘往大海一兩公里遠,密密麻麻的人群,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市民胡先生說,“大家趕在臺風來臨之前撿花蛤!”
原來,退潮后,靠近沙灘的海域海水高度降低,海水下的沙地都是花蛤,遍地可撿,不少人全家出動撿花蛤,有些人還特地從島外趕來體驗,呈現千人挖花蛤的盛況。
記者看到,隨著天色暗下來,風越來越大,不少市民都上岸了,大多數人都有收獲,拎著麻袋,里面裝著花蛤。一名市民從翔安乘坐公交車來撿花蛤,第一次,她估量著自己袋子里的花蛤只有1斤,笑著嘆了口氣說:“真不值。”
潘先生家住前埔,他們全家三口人出動,和不少有經驗的市民一樣,他們帶著鏟子、電風扇罩和花生油桶來撿花蛤,大約收獲了三四斤,花生油桶里裝了海水,是讓花蛤吐沙用的。
“不到一千人,往常天晴,人更多。”潘先生說,每個月的農歷十五,前后兩三天的大海退潮時間,很多市民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到這里撿花蛤,場面很壯觀。
潘先生說:“可能是臺風要來的緣故,海水退不下去,水很深,太遠了就危險,但還是不少人往遠處撿。我回來前,有去勸了一些人,告訴他們臺風要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