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開心農場”也不開心 當初滿腔熱情如今很尷尬
C 農場紛紛轉型,搞農家樂和農產品基地 有的轉型為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有的做起農家樂餐廳,有的變身為有機農產品基地 面對越來越尷尬的處境,廈門的“開心農場”紛紛謀求新出路。比如現在的有田氏農場,已轉型成為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基地及企業開展員工關懷活動的場所。 “很多人租地種菜都是‘一陣風’,另外,我們農場的地也太少了,不適合繼續做菜地認養。”蔡普南說,他們發現城市里很多青少年都離農村生活太遠,連最基本的農業常識都不懂,動手能力更是缺乏,而農場里剛好有這些硬件設施。 “所以,我們設置了很多培訓課程,讓孩子們能夠在體驗的過程中了解農業科普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并把生命教育課程和環保理念貫穿其中。”蔡普南說,如此一來,取得很好的效果,現在的有田氏農場已成功實現轉型。 而一家位于島外的“開心農場”則轉型為農家樂。該農場負責人說,最初的“菜地認養”模式,到最后就只剩下幾位鐵桿租戶,所以他干脆把地塊收回自種,同時養雞養鴨養魚、種果種樹,專心做起農家樂餐廳,這樣反而吸引了不少周末游客。 位于汀溪鎮的一家“開心農場”,現在則變身為有機農產品基地。該農場負責人說,相比于把菜地租出去,現在更單純,因為很多租戶熱情消退后,他們還得幫忙打理菜地,有的甚至連作物收成后,也懶得來“收菜”,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來做。 觀點 “開心農場”仍有錢景 但需綜合規劃 雖然“開心農場”紛紛轉型,但業內并不認為“開心農場”缺乏可行性,難以持續運作。他們認為,之所以是現在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為前期匆忙上馬,沒有仔細規劃好。 蔡普南認為,只要國內的食品安全狀況得不到明顯改觀,市民租地種菜的想法就依然會存在,但那種隨便租地塊,然后分租,再雇幾個人管理的“開心農場”模式,很難行得通,做好現實版的“開心農場”,需要綜合規劃,不斷創新內容,創建多種經營模式。 許木生認為,現實版的“開心農場”要運作得好,首先需要一定的地塊規模,然后一定要有規劃,而且要有相應的人手配合,比如農業指導專家等。那種簡單把地租出去,再隨便雇幾個農民打理的模式太過粗放,只有幫助承租人獲得更好的收成,并從中得到指導啟發,才能避免“一錘子買賣”。 “島外開心農場其實還可以再結合農家樂的形式,讓來體驗當‘農夫’的市民能住下來,至少呆上一兩天。”許木生說,這樣一來,白天體驗了勞動,晚上還能聆聽大自然的蛙叫蟲鳴,進行適度休閑娛樂,過后還能帶些農產品回去,這樣的周末“農夫”才當得愜意。 |
- 2013-08-21開心農場"歇菜" 廈游戲企業:再別想1款游戲吃到飽
- 2013-08-21人人網關閉“開心農場” 網友回憶“偷菜”歲月
- 2013-08-12臺灣開心農場首度亮相海峽旅博會
- 2013-08-06第九屆海峽旅博會9月舉辦 臺灣開心農場首亮相
- 2013-07-08景園小區9號樓看車點被包 架空層辦“開心農場”
- 2013-06-08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現實版“開心農場”受市民歡迎(圖)
- 2013-06-03忠侖公園將建"開心農場" 兒童園一期項目明起免費開放
- 2013-05-31漳浦邊防開心農場的收成 都給孩子過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