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不留人 “生”沒有婦產科“死”沒有太平間
每次游客高峰之后,都留給這個小島沉重的垃圾 延伸調查 游客暴增 擠走原住民 是誰趕走了鼓浪嶼的原住民?與其說趕走,不如說擠走。 2003年,進鼓浪嶼的人只有425萬人次。在這之后的5年時間里,鼓浪嶼游客量平穩增長,到了2008年,501萬人次,比增4%;2009年,514萬人次,比增9%。 轉折點出現在2010年。那年4月,福廈動車開通,進鼓浪嶼的人猛增至633萬人次,比增39%;2011年,866萬人次;2012年,1136萬人次,10月2日當天接待游客超過12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爆棚式增長的游客量,一次次考驗著鼓浪嶼有限的承載空間,也迫使原住民無奈遷出:喇叭噪音取代了音樂聲,游客的涌入抬高了物價,外來人口的涌入也破壞了社區構成。 廈門市圖書館原副館長陳峰,出生、成長都在鼓浪嶼。去年“十一”為了躲避黃金周客流,陳峰和家人一直到10月6日才敢上島。退休后,他僅保留了“島民”的戶口身份,卻選擇住在廈門市區。 旅游商業過濃 攆走原住民 65歲的陳姨,推著一小車菜,從鼓浪嶼鋼琴碼頭下船。和其他一起上島的數百名游客不同,下船后,她徑直回家準備晚飯。 這一小車菜,是從廈門島買回來的。陳姨,鼓浪嶼原住民。這兩年,隨著游客的激增,物價不斷上漲,陳姨和很多原住民一樣都選擇到廈門島買菜。“算下來,每個月的生活成本要比廈門島內高三四百元。”陳姨說,原本服務于居民的店鋪也開始轉型做游客生意了,鼓浪嶼的社區功能正在逐步退化。“沒有品牌店、沒有大百貨,島上的生活變得不方便起來,連許多生活用品也要到廈門購買。”原住民紛紛抱怨。 著名詩人舒婷,也有過抱怨。臺風刮破了舒婷家里的玻璃,島上無店可買。她被迫坐船過渡到廈門購買,然后再雇人運至島上安裝;要干洗的衣服也無處解決,她要送到廈門島內的干洗店。因為鼓浪嶼唯一的一家干洗店已經關門了。 |
- 2013-08-24鼓浪嶼最大釘子戶被拆 最嚴整治開出"第一刀"
- 2013-08-24鼓浪嶼常住原住民僅剩8000人 多為老人
- 2013-08-24鼓浪嶼將排查3000店鋪 嚴查違法開店、違法經營
- 2013-08-24鼓浪嶼常住原住民只剩8000多名:年輕的都去了市區
- 2013-08-24鼓浪嶼最大釘子戶被拆 最嚴整治開出"第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