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廈門交出靚麗成績單
baijiapai.com?2013-08-31 10:14? ?來源:廈門網
我來說兩句
親近自然,和諧生活。(夏天 攝)
截至2012年底,“國家森林城市”40項評價指標,我市均已達標。其中,森林覆蓋率達到42.8%,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1.76%,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38平方米,全市建有分布相對均勻的各類公園綠地366處,各級各類公園88個(其中森林公園7個),在城區步行500米有休閑綠地、步行15分鐘可到一個公園。
我市森林城市建設的重點工程,包括以保障生態安全為主的森林生態建設工程、以凸顯閩臺地域文化為主的生態文化工程,以強化閩臺合作為主的綠色產業發展工程三大工程,涉及島內綠色福利空間提升、島外新城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村鎮建設、生態風景林與林分改造、綠色通道建設、溪流兩岸景觀林建設等18個專項。
森林生態建設工程
大手筆“潑”綠讓城市更宜居
廈門人對城市的深深眷戀、外地人對廈門人的艷羨,很大一部分要落在森林城市的環境上。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按照“一心兩帶五灣多點”的森林城市規劃框架格局,廈門努力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山、海、島、城集于一體的城市森林網絡,實現了四季有花、終年常綠、環境優美的宜居城市建設目標。自創建以來,全市新造林面積4822.13公頃,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積占市域面積的1.03%。
大手筆“潑”綠的背后,我們看到一條貫穿全局的理念,那就是造林綠化是一項普惠的公共福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公園、綠地、森林是拓展城市宜居空間,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的重要載體和依托。
生態文化工程
進一步弘揚閩南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最大的特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開展以來,廈門在造林綠化過程中,沒有一味追求數字的增長,而是充分地遵循地域文化和多元文化相結合的內在規律,以人為本,融舊合新,使“綠色”成為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載體,進一步弘揚了閩南文化,增強了市民的生態文明意識,更讓廈門實現城市生態景觀的創意性再造。
三年多來,我市將森林建設與閩南歷史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環島路濱海生態文化走廊、萬石山生態園林文化科普教育園區、金光湖森林文化教育園區、五緣灣濕地公園、小嶝島生態文化拓展區、閩南生態文化主題社區以及以山邊村、馬塘村為代表的生態文化示范新村和以呂塘村為代表古厝、風水林生態文化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生態文化基地。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