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所創集美學校辦學100周年側記
中新網廈門9月30日電 題:陳嘉庚所創集美學校辦學100周年側記 作者:王起鹍 “可愛的僑校,僑生的搖籃……”,這首歌總把我們帶進那段難忘的歲月。 今年是集美學校建校100周年,也是集美僑校建校六十周年。1963年筆者從緬甸回國,就讀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簡稱“集美僑校”),在僑校四年多的學習與生活,給我們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從廈門大橋進入集美,映入眼簾便是根據陳嘉庚的要旨創建的,以“南僑”為名的具有嘉庚風格的建筑群:四座一排,逐排層層加高,十六座校舍,如同層巒疊嶂,務實又美觀的集美華文學院校園。 如今的集美華文學院,前身就是被譽為“僑生搖籃”的集美僑校,至今集美僑校的歷史與陳嘉庚的光輝名字和集美學村聯系在一起的。 僑生的學習、生活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僑生大部份是來自泰國、馬來亞、新加坡等國家,對于這些生于海外、長于海外的華僑學生來說,要在祖國長期居留或求學、或工作、或成家立業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但是在集美僑校這所搖籃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陳嘉庚先生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僑校的學生受到一系列的愛國主義教育:學校組織僑生下鄉,參加適量的支農勞動;參加民兵訓,培養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作風,在勞動、訓練中自覺地磨練自己,不少從小嬌生慣養、過著優裕生活的僑生,通過參加勞動和訓練,培養了與勞動人民的感情和艱苦樸素的作風,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變化。1969年僑校學生響應“上山下鄉”號召,奔赴農村插隊落戶。 僑校文體出類拔萃 集美僑校的藝術團在福建省市曾經獨出一時,經常參加中僑委、福建省市僑務系統、省市共青團組織的慰問團慰問前線官兵和各種聯歡會活動,曾被廈門市委宣傳部譽為“廈門文藝界的一朵花”、廈門“小東方歌舞團”。 上世紀五、六年代的僑校男女籃球隊是廈門一霸,經常代表廈門出征應戰,據統計,從1953年到1965年,集美僑校就為國家輸送了十名運動健將,35名一級運動員,90多名運動員,集美僑校在新中國體育發展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尊敬的師長 由于僑校的特殊地位,根據陳嘉庚的辦校要求,中僑委選派13級干部、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海外僑教工作的印尼華僑楊新容任校長(陳嘉庚與楊新容同在第二、三屆全國政協華僑界別組參會與活動),從校長到教職員工、從教課書到愛國主義教育,“誠毅”校訓無不貼近僑生的思想與感情,不但引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向前,并在我們踏上征途時,為我們僑生手持著蠟燭,照亮我們在學習上坎坷不平的路,僑校的教職員工永遠是我們最該感謝的人。 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 在集美學校畢業的學生都是從一個普通的僑生,成了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工人、運動員、教師、醫生、工程師、科學家,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有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為改革開放和祖國統一事業做出不懈的努力。轉眼間的60年,許多僑校校友旅居國外或港澳臺,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發揚陳嘉庚先生赤誠愛國的崇高思想,為振興中華、統一祖國、建設家鄉做貢獻。一生馳騁于光學世界的科技精英賴愛光1960年11月回國,也就讀在集美僑校。今年集美學校建校100周年、僑校建校60周年,已有移居境外的400多位集美僑校校友報名回母校參加校慶。 今天的集美華文學院以其“僑校”的辦學優勢,仍然堅持“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辦校宗旨,弘揚陳嘉庚先生嚴謹治校的辦學精神,以華文教育為主要方向,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系,為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學生與華文教師,對中華文化的傳播和海外華文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海外華界仍然享有極高的聲譽。 集美僑校這座僑生的搖籃,將永遠成為畢業生們的回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