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漁村歷經百年變身教育強區 在"村"里讀博士
在陳嘉庚精神的影響下,如今的集美不但擁有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完備的教育設施,一個聚集了廈門市高素質人才的教育強區也展現在人們面前。百年漁村是怎樣變身為教育強區的?今天,晨報記者將帶您去找尋她的變身之路。 現在的集美小學,和百年前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記者 袁青青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袁青青) 100年前,一位老人乘風破浪回到家鄉集美,他為那片沉睡的大地勾畫了一幅教育藍圖,小漁村從此變學村,嘉庚精神也深深地烙印在這塊土地上。“從1913年創辦集美小學,到2013年正式建立集美大學博士點,整整走了100年。”《集美校友》主編陳經華說,這說明集美學校成長道路艱辛,也體現了集美學校的成就與輝煌。 記者了解到,在陳嘉庚精神的影響下,如今的集美不但擁有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完備的教育設施,一個聚集了廈門市高素質人才的教育強區也展現在人們面前。 【歷史點滴】 創辦女小開先河 1913年,陳嘉庚在家鄉集美創辦小學,以后陸續辦起師范、中學、水產、航海、商業、農林等校共十所;另設幼稚園、醫院、圖書館、科學館、教育推廣部等,在昔日偏僻的漁村里建設起舉世聞名的集美學村。而其創辦女子小學的創舉,被稱為開風氣之先,是對千年封建思維的挑戰,是一場革命。 “那時,集美社的女孩不僅沒有上學的機會,而且勞動負擔很重,要幫助家里做家務、帶弟弟妹妹。”《集美學校百年校史》主編、集美大學宣傳部部長林斯豐介紹,為了讓女孩也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陳嘉庚于1916年委派胞弟陳敬賢回集美贈辦女子小學并籌辦師范和中學。 陳經華介紹,據他了解,當年陳敬賢和夫人王碧蓮深入各家各戶,苦口婆心做動員工作。王碧蓮還專門請人做了一張小板凳,還備了一些小禮品,走東家串西家勸學,為爭取一個女孩入學,她往往數次登門,勸說一家幾代人。且女孩上學學費全免還有補助,就這樣,才招收到65名女生。集美社的女孩第一次背著書包走進學校,這也是過去從未有過的景象。 【完善體系】 優質教育覆蓋全區 “在集美工作,孩子讀書也有著落了,做父母的也更有干勁了。”小梁從四川來集美打工5年多,是企業的高級技工,一直擔心孩子進不了小學。但讓他感到溫暖的是,企業得知他的煩惱后,主動幫他聯系辦理孩子的讀書事宜,并成功入學。 記者了解到,如今,集美的文教區之名已享譽海內外,擁有從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校到大學的完善教育體系和完備的教育設施。此外,集美區“綠洲計劃”之教育救助已覆蓋全區。 集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年來,集美區也非常重視基礎教育,目前全區的8所中學、31所小學,其中包括國家級名校、辦學近百年的集美中學,廈門一中集美分校,廈門實驗小學集美分校等等,中小學的優質教育可以為公司員工子女的教育提供保障。 【圓夢集美】 在“村”里也能讀博士 “這是集大獻給集美學校百年校慶的一份厚禮。” 集美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8月,集美大學接到省學位辦轉來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知,集美大學被確定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船舶與海洋工程、水產等兩個學科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這是集美大學辦學邁出的關鍵性一步,對學校進一步提升辦學層次、增強核心競爭力、凸顯面向海洋的學科優勢和特色具有里程碑意義。 不僅如此,其實集美是廈門市高素質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已有中科院環境研究所、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廈門理工學院等14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落戶集美,在校師生達20多萬人。 依托高校資源,集美區還設立了集美職教中心等十幾所專業技術學校,每年培養出近萬名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創業提供中高級的人才,也為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