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關何處是我家 政協調研在廈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
>>名詞 “新生代農民工” “新生代農民工”的提法首次出現于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主要是指80后、90后,身在城市從事非農業工作的農業戶口的工人。新生代農民工是目前產業工人的生力軍,是社會穩定與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鏈接 對農民工人文關懷 我市走在全國前列 廈門日報訊 多年來,我市對農民工的人文關懷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曾榮獲“中國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十大城市”殊榮。主要工作包括:通過樹立農民工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農民工的氛圍。在全市開展評選全國和省市勞動模范、“文明標兵”、“十佳道德標兵”、“十佳外來女工”等活動,被評為模范先進標兵的農民工典型人物,不但在政治上、經濟上得到關懷,還可以免交各種費用將戶口遷入廈門。關心和解決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促進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2012年,在我市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132801人,占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43.4%。基本完成了隨遷子女接受9年公辦義務教育工作的總體任務。市政府同時規定:凡按規定到教育部門統籌安排的公辦初中、小學就讀的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享有與本市學生同等免費義務教育的權利。 ●楊健 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問題是全國上下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截至2012年底,我市登記在冊的外來務工人員達102萬,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占61%左右,四分之三的新農民工從來沒有從事過農業生產,已逐步失去返回農村生活的可能。如何讓新生代農民工逐漸市民化并真正融入我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必須細致考量、妥善解決的重大課題。為此,市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將此列為重點課題進行調研。 滿意廈門生活環境 渴望實現轉為市民 目前,我市的外來務工人員已占二三產業就業人數的60%以上。2013年3月,課題組就我市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現狀和城市融入情況,對交通、建設、機械、紡織等行業的農民工進行深入調研,共發放并收集調查問卷500份。受訪者中,男、女分別占48.3%、51.7%;年齡集中在20歲-40歲之間,其中20歲以下的占8.5%、20歲-30歲占62.7%、30歲以上占28.8%;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占29.2%、高中(中專)占37.9%、大專及以上占32.9%;來源地,60.9%來自省外,主要分布于江西、四川、河南、湖北、貴州等地。91.8%的農民工對廈門的生活環境感覺滿意或比較滿意,大多數人渴望實現從“農民”到“市民”的轉變,受訪者中64.4%的人愿意創造條件留在廈門。 住房教育難以解決 戶籍阻礙融入廈門 1.收入低、消費高,缺乏城市認同感。不能積極主動地適應城市生活,缺乏對未來生活的長遠規劃;據調查,月收入3500元以下的占87.9%,“收入低、消費高”是來廈農民工人數減少的主要原因。 2.身份認同模糊。缺乏來自城市的社會支持,難以在城市中建立新的社會關系網。 3.住房問題難以解決,戶籍制度障礙重重,子女教育問題或將成為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重大障礙之一。調查中,有73.2%的人認為沒有自己的住房是無法真正融入廈門的主要原因,居首位。 4.就業難問題突出。 改革戶籍加快落戶 保障基本公共需求 1.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使農民工落戶城市成為現實。借鑒其他省市“居住證”改革的經驗,推動我市“暫改居”工作開展,使不能入戶廈門又長期居住我市的新生代農民工享受一定的市民待遇。完善和擴大優秀農民工落戶制度,使其達到一定標準后能順利將戶口留在廈門。 2.保障新生代農民工基本公共需求,逐步促進農民工向市民轉化。加快島內外醫療資源的擴建步伐,推進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深化公立醫院醫療體制改革,緩解看病難問題。加快推進島外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問題。放寬公積金提取標準,讓無力購房的農民工能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減輕農民工的租房壓力。 3.維護新生代農民工勞動權益,建立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的就業制度。實現農民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數和醫療保險待遇與本市職工并軌,健全完善勞動保護和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切實、有效地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職業素質。建立企業工資增長機制,確保農民工工資能夠隨著企業效益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 4.創新社會管理,促進新生代農民工主動融入。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擴大社區服務范圍,把新生代農民工納入社區進行統一管理,實現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區自我管理的有效銜接。建設多元社會服務組織,滿足新生代農民工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強化農民工自我提升的理念,加速城市融入的過程。 5.完善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制度,解除子女教育的后顧之憂。要統籌規劃,加大教育投入,擴大公辦學校的容量,呼吁和支持社會資源辦學。加強民辦學校的規范管理,提高民辦農民工學校的質量,共享教育資源。加強對農民工子女的關心幫助和心理輔導,縮小城鄉差異,增強融入水平。 6.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力度,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制教育,積極開展社區警民共建和鄰里互助活動,積極推廣“片警會客廳”微博社區片警平臺、社區“法治說書場”等普法載體,加強與農民工的溝通交流,宣傳法律常識,溝通警情信息,提高防范意識,預防違法犯罪。 |
- 2013-10-21應重視農民工不舍戶籍之憂
- 2013-10-21假期到工地客串農民工 大四男生求職不拒艱苦崗位
- 2013-10-21要重視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早退”
- 2013-10-17南平:83名農民工的125萬余元工資兌現
- 2013-10-10人力資源藍皮書:我國農民工就業呈“短工化”趨勢
- 2013-10-0190后農民工救溺水男女自己身亡 被追授見義勇為
- 2013-10-01農民工子弟學校立交橋上搞體側 當事校長停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