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嘉庚精神引領打造“文化強區”
廈門日報訊 在旁觀者的眼中,無論是百年前的學村還是今日的島外新城,集美總帶著一股“書卷氣”,厚重的歷史底蘊和悠久的人文血脈成為集美不可省略的屬性,長久以來,嘉庚精神像春雨一樣浸潤著這片土地。 嘉庚精神被看做是集美的“靈魂”。 集美不僅是嘉庚精神的發源地,還擁有獨特的閩南文化、僑鄉文化、學村文化。依托獨一無二的文化優勢,近年來,集美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升文化創造力、軟實力和競爭力,全力打造“文化強區”。 嘉庚教育成常態化機制 在集美,嘉庚精神教育已經形成常態化機制,成為人們自覺的行動。今年,以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00周年為契機,一系列“弘揚嘉庚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集美區如火如荼地展開。 最近幾個月,接連有幾場“弘揚嘉庚精神、增強公仆意識”專題講座在各機關單位相繼開講。特別的是,幾場講座將學習地點“搬”到了鰲園、陳嘉庚紀念館等全國廉政教育基地,為黨員干部解讀嘉庚“忠、公、誠、毅”的精神實質,倡導將“誠毅”品格融入日常工作,增強“公仆意識”。 “嘉庚教育”還走進了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課堂。在集美大學開學第一天,各專業新生都看到課程表上有一門獨特的課程——《陳嘉庚精神》。一直以來,集美大學堅持把嘉庚精神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自2006年起,《陳嘉庚精神》與集大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起列入通識教育課程,有規范的教學、實踐和考核要求,并計入學分。 而在集美的中小學課堂,“嘉庚精神”教育同樣是一項重要的必修課。近年來,集美區開發了具有嘉庚文化特色的德育課程和校本課程,把嘉庚先生的事跡編印成教材,推動嘉庚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讓中小學生學習陳嘉庚先生愛國愛鄉的事跡,了解嘉庚精神實質,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 在嘉庚精神的影響下,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區文明程度大為提升,目前全區有600多支各類志愿者服務隊伍,活躍著6萬多名志愿者,為“美麗集美”添磚加瓦。 品牌文體活動提升知名度 每逢端午,到集美龍舟池看龍舟、賽龍舟,已經成為廈門人乃至外地游客的一種“習慣”。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陳嘉庚在集美學村親自籌劃和組織龍舟賽,最早在海上舉辦。1955年,他在臨海風景優美處建造了一個規范化的大龍舟池,之后每逢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四鄰城鄉百姓都匯集到集美學村龍舟池參加或觀賞龍舟競賽。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集美學校校主陳嘉庚、二校主陳敬賢,專門設立了“嘉庚杯”和“敬賢杯”,反映了集美學村的悠久傳統和人們對學村創立者的愛戴。 傳統的龍舟爭渡,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增添新的內涵。為加強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自2006年起,集美區組織舉辦了首屆“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如今,海峽兩岸龍舟賽已經成為集美重要的文化名片和節慶盛世。 除了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外,近年來集美區還先后成功舉辦了7屆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以及全國業余男子籃球CBO公開賽、廈門市國際籃球邀請賽、海峽自行車公開賽、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園博苑燈光旅游文化節等諸多大型文體活動,既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內涵,又提升了集美的“知名度”。 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近年來,集美區高標準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前,區級文化館和圖書館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均為國家一級館標準。除老城區外,集美新城核心區已基本建成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的誠毅圖書館、5萬平方米的嘉庚藝術中心和誠毅科技館。灌口鎮利用小城鎮建設契機,規劃7萬多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和體育中心正在建設中,后溪片區文化中心也啟動規劃程序。 入夜的集美北區廣場熱鬧非凡,閃爍的霓虹燈下,人們跳著秧歌、交際舞、街舞,其樂融融、不亦樂乎。2006年以來,集美區以“廣場文化”這一群眾喜愛、大眾參與、公眾受益的活動形式為載體,深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每年舉辦數百場次的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現全區已發展大小文化廣場近30個、業余文藝團隊107支,廣場文化活動已經成為集美區的一張燙金名片。 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構建了和諧多元的集美群眾文化。宣傳文化部門積極開展以“幸福集美、歡樂共享”為主題的全區群眾文藝調演工作,以及“魅力集美”文化廣場系列活動,精心組織轄區文藝工作者創作一批精品力作, 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充分挖掘轄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創產業蓬勃發展 大社是昔日集美有名的漁村,也是陳嘉庚先生的故里。這個0.5平方公里的村落保留了很多原汁原味的“老集美特色”,現在仍能找到不少祖厝宗祠、特色小吃。如今,近百位藝術家進駐大社,這里又變身為極具特色的藝術部落,受到越來越多藝術人才和游客的關注。 以文化創意產業帶動旅游業,是集美街道老城區發展“突圍”的一個思路。“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今年集美區將老城區——潯江社區作為試點,優化社區環境、增加群眾收入。支持“大社藝術家部落”項目,就是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 龍舟池畔,一個全新的文化產業品牌——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廈門園區本月將正式落戶。該項目由北大青鳥音樂集團和集美街道辦合作,將打造集美區的城市文化消費綜合體,集音樂表演、音樂創作、音樂娛樂、音樂產品和衍生品銷售、音樂培訓等產業鏈為一體,主導文化消費,拉動旅游消費。 文化氛圍濃厚的集美,已經形成了 “集美集”文化創意產業園、名薈苑藝術中心、大學城藝術街等文化產業園區。去年,閩臺民俗文化古鎮已開門迎客,世界場館面積最大的馬戲城——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已在集美新城開工建設。 眼下,集美正在大力推動閩臺(集美)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很快,集美區文化業態布局規劃也將出臺,將文化產業作為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這些努力,都將極大帶動集美文化產業發展水平。 本報記者 應潔 通訊員 林小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