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重商業味道彌漫鼓浪嶼 淹沒百年沉淀的人文內涵
東南網10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詹文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這是場商業“變形記”,讓鼓浪嶼居民不堪其擾。曾挺享受于挎個菜籃,上街溜市場的詩人舒婷,悄悄“隱居”。受不了的,除了居民外,還有深愛鼓浪嶼的人們。近百年的鼓浪嶼商業,完全走了樣。原本服務于居民的社區商業,演變為服務于游客的旅游商業。這場根本業態的商業“變形”,亂了鼓浪嶼、糟蹋了鼓浪嶼。用了百年才沉淀下內涵的鼓浪嶼,很怕嘈雜、混亂、喧囂的旅游商業。有專家呼吁,“不要再讓鼓浪嶼去承擔賺錢的事。” 吵了鬧了亂了畸形了 大詩人舒婷,越來越不愛出門。 在以前,她有多么鐘愛這個小島。這里曾是她的天堂,每條小巷里逛著,她都能看出美妙來。身為妻子和母親,她也經常挎個籃子,上街買菜。 但現在,煩心于住家周邊密密麻麻的商家,她變得不愛出去,習慣了閉門在家。 商家那么多,叫賣聲不絕于耳,卻不是她這個鼓浪嶼居民用得上的。干洗一件衣服,買一塊玻璃,還得搭船去廈門島才行。 鼓浪嶼太過紛擾的商業,讓音樂家殷承宗也煩心。他曾訴苦,自家圍墻外都快被各種店家包圍了。而那些店家,都與他的生活無關。 小島越來越吵,到處都是叫賣聲。濃重的商業味道,彌漫全島。 事實上,鼓浪嶼從來不缺商業。 鴉片戰爭后,鼓浪嶼的商業就熱鬧起來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時,店鋪林立。南永百貨、永樂冰廳、風行相館、黑貓舞廳、電影院、廣州酒家……到晚上,外國水手、達官貴人都在那唱歌跳舞。五十年代的鼓浪嶼,百業興隆啊,店鋪火熱,菜市場熱鬧。“那時,島上的商業大多為居民服務,為這個社區服務,盡管商業繁榮,卻沒有一絲一毫打擾鼓浪嶼的寧靜,沒有破壞小島的內涵。”五代老居民董啟農說。 但現在,島上紛紛擾擾的商業,嘈雜混亂而喧囂。滿街的燒烤和各種攤販,到處都是魷魚燜豆腐,一路的油膩膩臟兮兮。“看上去,滿眼繁華的商業,卻都是賺游客錢的,島上居民反而越來越不方便,隨便一個生活必需品都得漂洋過海到廈門島買。可笑吧,畸形吧。”53歲的老居民陳易有些嘲諷。 不斷做加減法帶來亂亂亂 加法、減法、加法、減法,這20來年,鼓浪嶼的商業不斷在“加減法”中搖擺。 2007年,或許是許多鼓浪嶼人記憶中的一個時間節點。這年之前,島上商業,跌到谷底。 曾經繁榮的社區商業,隨著“人口減法”政策實施,也逐漸衰退。工廠、學校、單位外遷,居民外遷,那些服務居民的百貨超市、各種民生小店,也陸續遷出,不斷做著減法。 彼時,小島上的旅游商業,也在谷底。“沒什么店家,當時的旅游收入主要靠門票,晚上的街道都寂寥得嚇人。”一位旅游業者說。 通過各種措施,提升游客人氣,為商業做加法,就出現在那時。比如,興辦夜間旅游項目,試行輪渡票價夜間分時段減免優惠等等。 商業和人氣的提升如影隨形。“熱情如火”的野導、野照,成為旅游商業開始火爆的“先頭部隊”。 很短的時間,游客一發不可收拾,旅游商業也一發不可收拾。“這已經不是商業加法,而是商業乘法。”居民老董調侃道。 讓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始料不及的是,這場“商業乘法”不只是兇猛,還很低端、狂熱、重復,亂亂亂。餐飲業“遍地開花”,特產店不是賣干果、餡餅,就是賣珍珠貝殼、紀念品,還夾雜假煙假酒。 工商部門統計,目前島上經營戶約606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寥寥,服務居民的更是屈指可數。看過去,餐飲店201家,食品店174家。 在2008年民盟廈門市委的一份提案中,直批鼓浪嶼旅游商品低端、庸俗。這個狀況,至今如此。 兩招“降溫”商業依然紛亂 島上過熱的商業,該控制整頓了,要做減法。這成為一致共識。 主管部門兩度對商業暫停審批。第一次,2011年4月1日到9月30日,隨后又延長至年底;第二次,2012年9月1日到2013年3月31日。 與此同時,主管部門也一直宣稱要進行商業規劃,以調整鼓浪嶼過濃商業業態。接著,《鼓浪嶼商業布局規劃》發布了。 這兩招,都未見成效。“停審令”沒有擋住無證照經營的“四處開花”。而《規劃》也是數次難產,不停有風聲傳出近期要出臺,卻始終未見蹤跡。 幾年內,各種場合數次被提及的《鼓浪嶼商業布局規劃》,直到2013年4月1日,終于面世。 但結果,這部《規劃》顯得有點靜悄悄。出臺大半年,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 紛亂的旅游商業,繼續濃烈。 反思 “不要讓鼓浪嶼承擔賺錢的事” 盡管《鼓浪嶼商業布局規劃》里,明令了各種禁止,禁止露天經營、禁止流動經營、禁止叫賣經營、禁止無證經營……但一系列禁止,在各種商販的持續亂象中,有些“無奈的沉默”。 “規劃執行起來太難了。”一位規劃專家直言,規劃的有些內容開始執行了,但大多數都沒有執行到位,還只停留在規劃中。 舉個例子。龍頭路上,服裝店、咖啡館、精品店、茶葉店等五花八門,餐飲、小吃店比比皆是。根據規劃,龍頭路商業購物街區定位為具有鼓浪嶼歷史文化氣息的精品商業購物街,以土特產、文化精品、創意產品等零售業態為主,要調整與之不相適應的餐飲等業態。 可如何將這些餐飲“請”出龍頭路?管理部門自己都直言:阻力太重,難度太大。 而另一個方面,對于這部規劃本身,一些專家學者也有不同的聲音。“這部商業規劃,和國內很多景區的商業規劃大同小異,沒有因地制宜體現鼓浪嶼的人文底蘊,不符合鼓浪嶼的氣質。”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有些“不留情面”。 他說,“鼓浪嶼的旅游商業就是太濃了,必須做減法,但規劃中卻還在島上的西北方向增加商業,讓鼓浪嶼商業空間向西、向北發展。這么小的一個人文社區,還在不斷增加旅游商業,不合適!它們會讓百年才積淀下來的人文內涵散失到最后蕩然無存。” “不要再讓鼓浪嶼去承擔賺錢的事。”這位專家疾呼。 |
- 2013-10-24鼓浪嶼家庭旅館泛濫成災 老別墅神韻被破壞
- 2013-10-24鼓浪嶼“票改博弈”引發熱議 市民來信提建議
- 2013-10-24專家指出:鼓浪嶼票改限客 最關鍵的是下定決心
- 2013-10-23鼓浪嶼留守居民:要不要搬出島 我猶豫了好幾年
- 2013-10-23鼓浪嶼十年票改路難走 游客之多成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