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論壇”在廈首秀 兩岸專家學者熱議“漢字搭橋”
“兩岸漢字論壇”在廈首秀 兩岸專家學者熱議“漢字文化搭橋,書寫兩岸民意” 晨報訊(記者 陳光豪 主父真真)26日上午,2013海峽兩岸漢字節的兩大配套活動———“兩岸漢字論壇”及“兩岸書畫名家筆會”在廈門中華兒女美術館舉行。本屆漢字節首次舉辦漢字論壇,兩岸專家學者圍繞“漢字文化搭橋,書寫兩岸民意”展開了研討。 漢字博大精深,一個字能展示一個世態,能濃縮一個事件,能體現一種精神,能表達一種觀點,能傳遞一種情感,能引起一種共鳴。它既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符號,也是中華文化的精神紐帶。 據介紹,在前五屆取得圓滿成功的基礎上,2013海峽兩岸漢字節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首次舉辦漢字論壇。海西晨報社社長、總編輯黃毓斌在主持論壇時也表示,從2008年第一屆漢字節開始,漢字評選就與兩岸新聞事件、書法藝術及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 觀點交鋒 漢字的繁簡之爭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此起彼伏。兩者孰優孰劣,還是各有千秋?在漢字論壇上,兩岸藝術家各抒己見。 舒曾子 中國水彩畫會會長、國畫大師舒曾子: 文字改革要斟酌 漢字一定要統一。現在大陸用的是簡體字,臺灣是繁體字,雖然漢字改革使用起來更方便,但是從夏商周秦漢到唐宋元明清,中國都是用繁體字。如今,親(繁體為“親”)少了“見”,結果我回大陸探親,一看父母已不“見”了;到工廠(繁體為“廠”)里一看,廠沒有東西了;生產的產(繁體為“産”)也沒有生了……我一直覺得,文字改革要斟酌。 另外,中國文化是毛筆文化,也是毛筆寫出來的。我們不僅要提倡書法教學,還要通過書法把中國文化推廣到世界舞臺。 黃金洪 廈門理工學院文化產業學院副教授黃金洪: 不必推倒簡化字 漢字發展的歷史大趨勢是字形由復雜向簡單發展,從甲骨文時代起歷代都有漢字簡化現象。語言文字是人們用于溝通交流的工具,從工具的角度而言,在能夠達到目的的前提下,當然是越簡單越好用。有人認為,繁體字的藝術性比簡化字強,但漢字的表意性不等于漢字的藝術性,會寫繁體字的人不一定就會寫出有藝術美感的字。 當前大陸使用的簡化字基本上符合漢字發展的歷史趨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與仍然使用繁體字的港臺地區交流中,繁簡字之間存在一定的障礙,但在人們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因此,沒必要全部推倒簡化字,恢復繁體字。 吳國勝 論壇聲音 中國國民黨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藝游學會會長吳國勝: 漢字韻味世界之最 我祖籍在廈門何厝,我是在金門長大的,那時候,只要打開我家大門,就能看到云頂巖。現在一來到廈門,我就覺得非常熟悉、親切。 中國的漢字,無論是楷書、大篆、小篆,還是行書,都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全世界有那么多種文字,沒有一個國家的文字像漢字一樣有如此高的藝術性和如此強的韻味。 從2008年開始,海峽兩岸漢字節評選最有代表性的漢字,當年選出的是“震”字,這說明兩岸民眾對災區人民的關心,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閩臺之間的交流有血緣、文緣、商緣和法緣等先天優勢,希望海峽兩岸漢字節一年比一年強,把對兩岸文化的提升推向一個新境界。 劉堆來 廈門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劉堆來: 漢字是聯系全球華人的紐帶 漢字節已經成為海峽兩岸惟一一個民間評選的文化活動。漢字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字,是最美的文字,每一個漢字后面都有一個故事,是一個優美的形象,成為我們聯系全球華人的紐帶。 現在是文化大發展的時代,我們的書法和繪畫的價值也越來越多地體現出來,舉辦漢字節是非常有意義的。在大陸,國家級的書法家有1萬多人、省級的有十幾萬人、市級的有百萬人,全國有兩億多的書法人口,漢字論壇不僅僅是大家一起發表感言和看法,希望未來可以調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盧伯華 旺旺中時傳媒集團英文旺報總編輯盧伯華: 中文越來越受世界重視 福建和臺灣隔海相望,在廈門舉辦漢字節,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上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文化始終是維系兩岸關系的重要紐帶。其中,書畫藝術又是最有特色的。 網絡時代,大部分人很少拿起筆,多寫幾個字手就覺得累。但是,國際上學習中文的人卻越來越多。像英文旺報這一類型的英文媒體上有很多有關“學習中文”的廣告,說明想學習中文的人越來越多。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中文素材也出現在好萊塢電影里,國外很多知名人物更是樂此不疲,在身上刺青各式各樣的中文漢字。我有很多大陸和臺灣的朋友走在歐洲大街上經常碰到有人問要不要教中文。 未來,我們對漢字的推廣還有很大的空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漢字和中國文化感興趣,中國文化也會越來越多地被外國人了解。 周長楫 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周長楫: 漢字超時空性鞏固漢語統一 漢語里有許多方言,各方言之間有一定的差異,有的差異還相當大。但是,漢字具有一定的超時空性,它能鞏固漢語的統一,使漢語里差別甚大的諸方言不至于繼續分化而成為獨立的語言。 歐洲語言為什么分化快,是因為使用英文字母。他們有方言差異,經過地理變化,慢慢地,語音的差異、詞匯的差異構成各自的樊籬,成為不同國家的文化,像英語、法語、德語原本是一個語系。 可以說,漢語的超時空性對鞏固漢語的統一性立了汗馬功勞。有意思的是,漢字的這種超時空性還促進文字的發展。有人統計,漢代許慎的《說文》收了9429個漢字,但到今天,漢字的數量已發展到數以萬計。 陶晴山 中華藝游學會副會長、基隆美術學會會長陶晴山: 書法之路有“三境” 兩岸同根同文化。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每個漢字都是有淵源的,有書法之美,我們寫一個漢字可以價值連城,但是歐美文字就不行。 現在資訊太發達了,提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大陸和臺灣的書法美感也都有點弱了。但歸根到底,書法還是要用筆墨來書寫的。 無論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要多讀書,這樣,藝術的教育才能深入扎根。書法的道路,也必須經過三種境界:第一層,要看得遠,“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層,要對書法藝術執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層,慢慢走出自己的特色,“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蔣夢龍 國畫大師蔣夢龍: 兩岸書法界要好好交流 我是泉州惠安人,是到臺灣的第二代。1949年之后,我一直等了30多年,于1983年來大陸探親。那時候還是私渡到廈門來的,當時廈門的轎車都很少。現在又是30年過去了,廈門的變化真是太大了。 臺灣的書法比較注重傳統,但創新、創意比較少。大陸的書法創新的成分會多一些,但是在傳統的保留上卻比較差。如果臺灣和大陸的書法界能夠好好交流,相互借鑒、吸收,會給雙方帶來很大的提升。 |
- 2013-10-20漢字聽寫比賽樂趣多 七歲小孩八旬老人齊上陣
- 2012-11-18廈門年度漢字之"通":溝通、暢通是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