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東南網首頁 新聞中心 滾動網報 直通屏山 領導留言板 新聞發布會 西岸時評 東南空間 東南網事 國內 國際 娛樂 體育 視頻 圖片
思明區 海滄區 湖里區 集美區 同安區 翔安區
鎮街視窗:
部門直通車:
鷺島消防 婦聯新聞 工會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計生委 黨工委 電業局 港口管理局 物價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業風采:
海翼集團 夏商集團 廈門國貿 翔業集團 翔業公益
行業頻道:
房產 汽車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會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城事 > 正文

拆豬圈、拆圍墻、捐鮮花 海滄西山社村民共建美麗家園

baijiapai.com?2013-11-27 08:59? 駱余民?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11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駱余民 通訊員 林泓 鄭偉明文/圖)海滄區東孚鎮寨后村西山社,一個位于天竺山腳下的村莊。或許,不少人還記得,這個村莊的村民拆豬圈蓋納涼亭,讓廢棄豬圈變成公園的故事。

這些都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在成為“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試點社區之后,這里的村民們顯然已經做好準備,要把自己村子打造成一個與天竺山風景區相匹配的大花園。

近日,導報記者再次前往這個村莊,這里的村民不僅貢獻出了自家的魚塘,還拆了自家的圍墻,甚至外來在西山社工作的“新廈門人”也主動貢獻花草綠化村子。

一口魚塘 讓公園變得水靈靈

這兩天,西山社的豬圈遺址上,村民們正忙碌地修建納涼亭。

當村里頭有村民提議一起建個公園,讓大伙有個休閑好去處時,得到了很多村民的響應。

村里的養豬戶陳益興更是帶著幾個工人,拿著鐵錘榔頭拆下了自家豬舍的屋棚。

不過,僅僅把豬圈拆掉,蓋起涼亭,這還是不夠的,有村民提議要把豬圈邊上的魚塘納入到公園的建設中。要不魚塘很臟,天氣一熱還會發臭,建好涼亭也沒有人去。

村民們提議一起將魚塘進行清淤改造。這樣,村民就可以在村里享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村民劉菊花是這口魚塘的主人。她承包這口魚塘很久了,離承包期結束還有8年。在聽說大家要一起合力建公園的事情之后,劉菊花感覺自己也能為鄉親鄰里做點事情,立馬同意大伙的提議,對魚塘進行改造。在沒有確定補償的情況下,劉菊花就自發地將魚塘貢獻了出來。

劉菊花說,美麗西山的建設,全部讓村民自己做主,他們連魚塘改造后的名字都想好了,“我們就一起商量,給魚塘起了個‘金銀潭’的名字”。

一堵圍墻 讓公園視野變寬闊

公園有了涼亭,有了“金銀潭”,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時,村民們又發現了,村里古廟邊上的圍墻很破舊,墻腳下垃圾成堆,看起來讓人很不舒服。

要知道,古廟的對面有一戲臺,逢年過節,這里總是熱熱鬧鬧的。村民們經常聚集在這里的百年榕樹下,侃大山、看社戲。所以,有村民就提議,把圍墻拆了,把垃圾堆清了,給村民一個好聚會場所。

這事讓圍墻的主人謝永良得知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畢竟,這堵墻他建起來已經20年了,一直以來都圍住自家的鱉池,防止鱉跑出去了。

看著村民們紛紛改造自家房前屋后,甚至有的村民捐錢建公園,還有的村民讓出幾百平方米土地建停車場,謝永良也萌發了拆除自家圍墻的想法。“我老謝沒辦法捐錢出力,讓出一堵墻總可以吧。”謝永良沒要一分錢賠償,就把墻給拆了的行為,感染了周邊不少村民,加速了村莊納涼點的建設。

一批花草 讓公園綠化更美麗

西山村民共同的努力與付出,正讓村莊變成一個大花園。這讓一些居住在西山社的“新廈門人”也深受感染,也紛紛主動參與到村莊的美化建設中。

陳東升就是積極參與西山建設的“新廈門人”。老家龍巖的他,在西山社已經居住了10多年,并在西山社工作。

這位“新廈門人”,1999年來到西山社經營園藝場。村民的熱情和友好,讓他很快就融入到了當地的生活中。

在西山社居住這么多年的他,早把西山社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這一次,在建設美麗西山的過程中,他也和土生土長的西山人一起,主動提出從自己經營的苗圃里,拿出價值3萬余元的花草,來裝扮村容村貌。

不久前,陳東升剛成為西山社鄉賢理事會成員。融入到西山生活的他,現在經常用一口很溜的閩南話,和村民商榷村里大小事。“村容村貌好了,看著舒服,大家心情也都很愉快。”陳東升說,他跟村里的村民都是一家人,要一起為建設美麗的西山盡自己的一份力。

記者手記

有“我們”花更香

最近在海滄采訪,聽得最多的一個詞是“我們”。

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試點建設過程中,像西山社這樣,村民紛紛主動建設家園的場景,在海滄很多地方都看得見。

就像在西山社采訪,村民們一起強調“我們”二字。

他們說,沒有“我們”一起努力,沒有“我們”一起貢獻,沒有“我們”一起推動,公園的建設進度就快不了,村里的花草就沒那么快可以種起來,公園建設進度就不會這么快。

在聽見村民提起“我們”二字時,導報記者瞬間也沒有了生疏感。村民們說,正是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才會更加積極主動。

從“你我”到“我們”,這一個細微的變化,顯示出了村民為自己家園自主建設的熱情,更顯示了“我們”村民的力量。

正是這個“我們”讓西山的村莊變得更美,環境更清幽,花也更香。

責任編輯:張海燕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頻道點擊排行
網站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