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籍作家高云覽紀念文集《永遠的豐碑》首發
廈門日報訊(記者陳冬)上世紀50年代,廈門籍作家高云覽的長篇巨著《小城春秋》,被稱為與《青春之歌》交相輝映的革命題材小說。跨越半個多世紀,人們仍念念不忘其人其作。昨日下午,第三部高云覽紀念文集——《永遠的豐碑》在市圖書館專家閱覽室舉行首發式。 本著尊重歷史、尊重時代的精神,《永遠的豐碑》選編了部分由近而遠具有代表性的文藝評論文章,一些生動、有亮點、文情并茂從各個側面反映高云覽人格風貌的散文也編入其中。該書已是紀念高云覽的第三部文集,1996年,在高云覽逝世40周年之際,高云覽長女高迅瑩等編輯出版了《永遠的紀念》;2006年,《小城春秋》出版50周年之際,《永不磨滅的光輝》應運而生。2010年,高云覽誕辰100周年,《永遠的豐碑》本應在這一年付梓,但因種種原因,一再拖延,時至今日才與讀者見面。 在昨日的首發式暨《小城春秋》品讀會上,我市文化社科界的知名作家、文藝評論家,也先后從各自的研究視角和獨特感悟,高度評價高云覽愛國的一生及其作品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貢獻。 【人物背景】 高云覽:破獄故事寫成長篇小說 高云覽 1910年5月出生于廈門市一個華僑商人家庭,1923年小學畢業后因家境貧困而失學。16歲那年,隨其啟蒙老師陳三民到上海泉漳中學免費就讀初中。1928年,高云覽父親因病辭世,未滿18周歲的高云覽不得不再次輟學回到廈門,為全家生計四處奔走。 1930年5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在廈門展開一次震撼中國的破獄斗爭,成功營救出40多位革命者,史稱“廈門破獄斗爭”。高云覽親眼目擊了這一事件,觸動創作靈感,決心以此為題材撰寫一部長篇小說。 1937年底,高云覽離開廈門,遠渡重洋前往新加坡,長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從事進步文化活動。新中國成立后,高云覽把他在海外所經營的公司連同輪船資產等全部無償奉獻給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