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試點工作專家研討會海滄現場考察側記
“居民發自內心的微笑比環境更加賞心悅目” “廈門的風景很美,但是我通過今天的參觀,覺得更重要的是賞心,我從居民、村民的微笑上讀到了他們發自內心的,能夠發揮自己在社區建設中的社會責任,以及產生社會行動的這種自覺和自信。這種從內異化出來的這種自信,可能比外面的自然之美更美。”來自四川大學的姜曉萍教授很受感動。聽說“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試點工作的專家要來,村民們開心極了。走進美麗的西山社,一股濃濃的“過節”氣息迎面撲來。路邊的三角梅開得正艷,往來的村民微笑著互相問候。 金銀潭、幸福橋、和諧亭,鄉賢理事會成員謝永良,向專家們說起公園里的點滴,如數家珍。他說,金銀代表著物質生活美滿,幸福和諧預示著精神文明提升。“金潭、銀潭托起和諧亭,連接幸福橋,您看,多美啊!” 專家們問起名字的由來,村民們說,“和諧”在閩南話里的意思就是齊心協力的諧音,“以后要是村里誰生活不順心,生意不如意,來我們‘和諧亭’坐坐,保證生活和諧又發財!”聽完,專家們連連稱贊,還向村民們學起“和諧”的閩南話發音,現場歡笑聲不斷。 “這是我夢中想要尋找的理想模式”,在海滄區行政服務中心,對行政服務中心頗有研究的四川大學姜曉萍教授非常驚喜,五位一體的功能實現了“要辦事找服務中心、要參與找協商中心、有困難找求助中心、有矛盾找調解中心、有急事找應急中心”的便民利民目標,對此,姜曉萍教授認為,海滄的“5+1”政務綜合體模式正是走的是國內少有的內涵式提升模式,與三中全會提到的社會治理體制改革中的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等原則吻合,并且還進行了創新治理。 “有一個細節讓我們特別感動,我們離開西山社時,村民們拎著自家產的花生、地瓜,塞到大家手里。大巴開出了老遠,村民還依依不舍地揮著手……”海滄老百姓的質樸與熱情也給專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為“美麗中國”提供地方性樣本 “海滄大跨越,中國新高度。”第三次來到海滄的華中師范大學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徐勇,感到特別興奮,每一次來都耳目一新的他,這次用10個字表達了他對海滄試點工作的高度肯定。 “海滄實現了雙重的跨越與提高:從漁村到現代工業化市區的轉變,實現了經濟大跨越;在治理工業城鎮社會當中,實現了治理的大跨越。”徐勇教授認為,海滄跨越最大的特點,就是政府強化社會參與治理,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從而變政府獨唱為政府領唱、社會合唱,這也是共同締造的核心。 現場考察時,海滄的動感十足,活力十足,讓徐勇教授印象深刻。他說,在共同締造中,海滄強化了共同性,強化了行動性。這種動感不止是政府動,更重要的是全社會都在動,讓自治真正運轉起來,這最為難得。徐勇教授表示,不僅在海滄,整個廈門,它的共同締造行動,不是一個簡單的地方治理項目經驗,而具有更強的時代價值和意義。希望在廈門市委的領導下,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不僅把廈門建美麗,而且能為“美麗中國”提供一個地方性的樣本。 而在廈門大學卓越教授看來,海滄試點工作正是社會治理這一理念在廈門的地方實踐,已取得了可喜成果。短短四個來月,海滄的微自治、四民家園等實踐,通過進一步梳理和提煉,其所形成的“海滄模式”已經基本成熟,下一步可向外界進行推廣。“為了進一步提升“海滄模式”,要建立海滄社區治理能力的發展指數。通過社區這一平臺,采取量化評估,找出經驗,發現規律,看到問題,讓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可操作、可執行、可推廣,打造出社會治理的“廈門樣本”。” |
- 2013-12-03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現機關服務隊
- 2013-12-03海滄準備出臺志愿服務管理辦法
- 2013-12-03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現機關服務隊 90后爭當志愿潮人
- 2013-12-03醫藥品論壇5日舉行 輸臺中藥材集散中心有望落戶海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