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海峽兩岸茶文化季之兩岸茶王擂臺賽總決賽開戰
▲兩岸專家認真審評參賽茶 ▲林展緯 東南網12月5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蘭文 特派記者 吳語文/圖)昨天在臺灣嘉義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第二屆海峽兩岸茶文化季之兩岸茶王擂臺賽總決賽開戰,兩岸茶農選送的茶葉在這一決高下,分別賽出紅茶組、青心烏龍茶組的茶王。紅茶茶王被福建尤溪縣天順茶業有限公司的石青“尤溪紅”奪走,臺灣青心烏龍茶茶王則由嘉義茶農林展緯奪得。 昨天的評審專家分別為:孫威江教授(現任福建農林大學茶學院副院長、博導,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蘇峰(福建省農業廳種植業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茶葉研究員)、張瑞成(臺灣十大杰出農業專家、前“行政院農林廳”技正、國寶級茶葉專家)、鍾健平博士(臺灣明道大學產業創新與經營學系教授、社團法人中華鴻漸茶文化學會理事長、茶葉評監師)。 昨日上午,111件來自大陸的紅茶茶樣在2位監審人員張榮生與詹興木監督下,經過4位專家評審,評出茶王獎、金獎、銀獎、銅獎、優質獎。 兩岸茶王擂臺賽評審專家蘇峰指出,這次參賽紅茶的品質總體較高,特別是紅茶茶王帶有果香,滋味醇厚,是難得的精品。兩岸茶王擂臺賽臺灣專家評審組長、臺灣國寶級茶葉專家張瑞成表示,紅茶茶王是難得的極品,臺灣目前無法制作出來,希望兩岸紅茶多交流,以促進臺灣紅茶產業的發展。 蘇峰表示,有幾款獲獎紅茶是用新生產方法制作的創新產品,輕發酵,重曬青與晾青,產品芽毫顯露偏灰色,湯色金黃。他指出,兩岸茶王比賽有利于兩岸紅茶產品的開發與創新。 臺灣青心烏龍茶參賽樣品共有128件,上月29日初審選出36個。昨日下午,這36個青心烏龍茶樣品同樣決出了茶王獎、金獎、銀獎、銅獎、優質獎。評審專家張瑞成介紹,這36個樣品均達到了高級茶的標準,茶葉耐泡,氣味清香,甘醇潤喉。 聲音 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張家坤: 茶王比賽推動好茶生產 舉辦兩岸茶王擂臺賽,對于兩岸茶產業會形成“三促進”:促進兩岸茶葉生產,促進兩岸茶文化發展,促進人民健康。 兩岸茶產業應該從種植、加工、包裝、保存等各個環節更好地開展合作,不僅保護好土壤,而且要綠色加工、環保包裝,保證整個流程是健康的、生態的,通過茶王擂臺賽等來推動好茶生產。以前,臺灣茶葉從福建引入,如今,臺灣制茶技術進入了大陸,形成了兩岸茶葉技術交融和茶文化交融。 臺“行政院”云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詹澈: 臺灣茶可借鑒大陸制茶方法 阿里山茶葉聲名遠播,但是在茶葉品質方面有成長空間。 通過兩岸茶王擂臺賽的舉辦,可以讓更多大陸同胞認同它,并讓阿里山茶農提高茶葉品質,讓顧客買放心茶、買好茶。 茶是中華民族很好的文化載體,是傳統文化的象征,臺灣茶通過兩岸茶王擂臺賽,可借鑒大陸制茶方法,以此提升臺灣茶品質。 茶王風采 臺灣青心烏龍茶茶王得主林展緯: 自然原味的茶葉才有魅力 昨天下午,嘉義茶農林展緯選送的樣品喜獲兩岸茶王賽臺灣青心烏龍組“茶王”稱號,這天恰好是林展緯的生日,他十分高興收獲了這個特殊的生日禮物。 林展緯透露了他的取勝秘訣——“自然、原味”。他說,茶葉是種出來的,不是加工出來的,盡量不要破壞其原味,而只需稍微修飾即可。 且看茶王是如何“修飾”出來的——他從當季生產的茶葉中,精心挑選出稍稍發酵的茶青(相當于毛茶),放入竹籠用傳統焙火烘焙之后,茶葉開始散發出隱約有花香、果香的自然香味。這種香氣,比花香更細膩,聞過后神清氣爽,喝起來入口柔軟、潤滑入喉。 林展緯稱,自然的原味才有魅力,原味很活潑,如果加工過度,味道就會死氣沉沉。 去年在廈門舉辦的首屆兩岸茶王擂臺賽中,他也奪得臺灣青心烏龍茶組的茶王桂冠。 大陸紅茶茶王得主蔡宣順: 持久耐心成就非凡品質 作為福建紅茶的后起之秀,得到茶王稱號是痛下過苦功的。福建尤溪縣天順茶業董事長蔡宣順說,為了參加此次兩岸茶王擂臺賽的紅茶組比賽,他們在一年前就開始做比賽的準備了。不僅請教母校福建農林大學園藝系茶學專業的老師,還請教了福建武夷山制紅茶的老師傅不下百回,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此次比賽當中脫穎而出。 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創新,如今,蔡宣順研發的紅茶,外形緊細、卷曲如螺、金毫顯露,產品造型獨特,其紅茶精品具有持久的玫瑰花香,獨特的香氣得到評審專家的一致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