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經發局局長柯志敏: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廈門日報訊 1-11月廈門規模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935.12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高出市人大通過的12%增速目標。 昨日,市經發局局長柯志敏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她表示,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市經發局將緊緊圍繞“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發展戰略,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中增效,更加注重工業經濟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三者統一,更加注重發展優勢產業、培育潛力產業、淘汰落后產業,更加注重節能降耗、循環利用、綠色發展,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深化改革? 轉變政府職能 改革是特區的特質和靈魂,柯志敏說,工業轉型發展,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思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將研究推進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產業發展的動力”。 柯志敏表示,市經發局將適應形勢發展變化,打破固定思維,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產業轉型升級的統籌保障機制等方面強化創新,并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簡政放權,加快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機構改革,由注重事前審批向注重事中服務、事后監督轉變,近期將主動跟進對接廈門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工作。 在服務方面,將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行業協會協助政府做好運行監測、行業規劃、課題研究、行業自律等相關工作,“真正把經發局是服務企業之家的理念落到實處”。 一場陽光減負專項行動即將展開,按照省減負辦統一部署,市經發局將清理涉及行政審批的相關收費,著力解決企業負擔自愿化和表象合法化的問題,讓企業“輕裝上市”。 伴隨發展理念的轉變,工業經濟各發展專項資金將進一步優化使用。柯志敏介紹說,圍繞“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目標,專項資金突出支持優勢產業、強勢產業和潛力產業,轉變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普惠性資助。 轉型升級? 提升質量效益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主戰場。柯志敏告訴記者,市經發局將優化產業結構作為轉型升級的戰略任務,按照“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提升傳統產業,繼續推進先進制造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導向,力求實現工業高端發展、創新發展、集約發展、融合發展和綠色發展。 不久前,市經發局先后出臺了《美麗廈門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等具體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路線,厘清發展思路,力圖構建現代工業發展新體系。“不以規模論英雄,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廈門新一輪工業轉型的最大特點。”柯志敏說,將推動廈門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匯集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將價值增長放在首位,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向產業價值鏈高端發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化,建設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圍繞提升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支撐能力,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信息服務及外包、現代物流及電子商務等面向工業生產的現代服務業。同時,工業園區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將根據美麗廈門戰略規劃調整工業布局,優化島內、提升島外、拓展周邊,實現產業集聚集約發展。 綠色發展? 加強節能減排 市委全會明確,廈門要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柯志敏表示,市經發局把節能降耗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作為建設美麗廈門的著力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目前,廈門的節能減排工作,不僅在全省領先,還在全國領跑。到2015年,廈門萬元GDP能耗下降到0.47噸標準煤,比2010年下降10%;到建黨100周年,萬元GDP能耗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萬元GDP能耗達到發達國家同期水平。要在產業聚集和發展過程中,走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創新驅動? 推進兩化融合 創新驅動發展巨輪。柯志敏告訴記者,下一步,市經發局將進一步強化技術創新引導,鼓勵企業創新驅動,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改變經濟發展對投資驅動和要素驅動的過度依賴,轉向通過技術進步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增效提質,構建以企業為主、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高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支持、鼓勵企業申報并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技術改造專項、技術創新和產學研合作等。 與此同時,市經發局還將加快推進“兩化融合”步伐,貫徹國家關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戰略部署,推進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創建,幫助企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在生產和服務的各個環節提高自動化、智能化和現代化管理水平。據介紹,近年來,廈門制造業信息化資金及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超過1000萬元支持了100多個企業信息化重大項目建設,帶動企業信息化投資超過30億元,提升了研發、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精密化程度,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力。 鏈接 穩增長 工業品出口交貨值 前十月達1672億元 從今年全年工業經濟運行來看,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出市人大通過的12%增速目標,1月-10月工業品出口交貨值累計完成1672.67億元,工業產銷率累計98.94%。柯志敏說,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大環境下,工業取得這樣的成績著實不易,當前,工業發展仍然面臨新增長點少、質量和效益有待提升等問題。市經發局將重點跟蹤監測重點工業企業、成長型中小企業、規下轉規上企業和年度新投產工業企業等四個層面的企業,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促投資 工業固定資產 今年力爭增長兩成 今年以來,廈門工業固投增幅領先全社會固投,市經發局加大對今年50個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協調推進,全年力爭工業固定資產增長20%以上,企業技術改造完成投資200億元以上。接下來,市經發局全面摸底2014年工業固投新開工、續建和竣工項目建設情況,建立項目建設調度協調會機制,及時協調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記者了解到,郵輪建造、模具產業園、海峽中藥材集散交易中心、中電30所、中航工業低溫多晶硅平板顯示二期項目、廈門火炬現代生物硅谷科技園等一批新項目,有望成為廈門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圍繞產業發展導向,市經發局還將加強輸配電與控制設備、計算機與通訊設備、臨港產業、航空工業、機械制造等重點產業鏈項目策劃,為強鏈補鏈創造條件,并會同相關區和市直相關部門面向世界500強、央企和各行業領軍企業,以及臺灣百大制造業企業等引進一批大企業大項目。 本報記者 劉艷 通訊員 沈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