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來廈務工者人際交往:努力工作生活 內心卻很孤獨
工作環境限制了他們的交流,業余生活不是很豐富。 海西晨報記者 袁青青 “打工時很容易和曾經的好同事、好朋友失去聯系。”常感覺孤獨的打工者小鐘說。 在這座急速變動的城市里,有一群年輕的打工者為了生活和理想默默奮斗,他們有著對人際交往強烈的心理需求,但在交往行為上卻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偏差。 集美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林贊歌老師認為,“大家都在等朋友來”的被動式交往模式和“憑喜好交往”的兒童交往模式,成為新生代員工成長的瓶頸。為此,記者走訪了島內外多家企業展開調查。 虛擬世界很活潑 現實生活很內向 講述人: 企業人力資源經理 小龔 在集美某服飾公司任人力資源經理的小龔說,同事們常在QQ群里聊得火熱。“網上很活潑的人,現實里其實很內向。”小龔告訴記者,網絡豐富了大家的生活,但也讓人和人之間少了傳統的情感交流。 該服飾公司的300多名一線工人,上班時間常忙得焦頭爛額,下了班也沒時間參加娛樂活動。“車間很吵,我們也不能聊天。”工人小陳透露,下班后回到自己那小小的出租屋后就不想動彈了,看看電視劇或用手機上上網,懶得去同事家串門。話不多的小陳不太合群,給人感覺很內向,但小龔卻說:“你看小陳的空間日志會覺得他還蠻有趣、蠻俏皮的。” 記者在集美區隨機調查了20位“85后”打工者,其中16位告訴記者,他們過著“吃飯、睡覺、上班”三點一線的孤獨生活。用手機或去網吧上網以及在家看電視,是最大的樂趣。考慮到出門就要花錢,他們并不常逛街、和朋友聚會等。 “他們都很熟悉網絡用語,在網上也很會和人聊天。”小龔稱,這些打工者在現實中交朋友、制造聊天話題等能力并不強,他們也常憑著感覺去處理人際問題。 假裝很開心 內心好孤獨 講述人:奶茶店服務員 小鐘 記者走訪島內外多個企業時發現,大多數打工者從事服務業和制造業,工作環境封閉,內容單一。此外,服務行業窗口的員工常被要求以親切的微笑服務顧客,然而,記者調查了解到,多數人是假微笑假開心,內心其實很孤獨。 “我們學歷不高,又沒有什么其他的技能。”小鐘來自江西,目前是一家奶茶店的員工,她告訴記者,廈門的消費水平太高了,一個月3000元不到的工資讓她生活得有些吃力。小鐘的工作很忙,但再忙也要微笑面對顧客,天天假裝開心,小鐘說其實自己很累。 記者了解到,除了上班時間,小鐘回到宿舍后就變成“宅女”,也可能是平時微笑太多,在宿舍的她常感到孤獨,“壓力總要發泄出來,整天笑,誰受得了”。 在奶茶店打工之前,小鐘曾在一家企業當工人。“每天就是檢查拉鏈,頭腦里都是空空的。”小鐘說,工廠里封閉的工作環境和流水線作業很磨人,下班后常讓人覺得孤單。 面對矛盾和沖突 處理能力弱 講述人: 湖里外來青年文學社社長 顏先生 “他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他好過。”矛盾產生時,這是很多人最直接的想法。湖里外來青年文學社社長顏先生常年接觸外來打工者,在他看來,很多“85后”、“90后”打工者很單純,與人交往不做作,但面對沖突時,解決能力有點差。 “一方認為,用一下你的東西又不會怎樣。另一方卻覺得,你用我的東西還這么拽。兩個人就因為一件小事大打出手。”顏先生說,日常中,工友間因為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的案例非常多。 小李和小張都是20出頭的小伙子,當時他們有一個共用的工具,并由小李在保管,某天工友小張因為急用便沒打招呼就要拿走,二人為此吵得面紅耳赤,其中一人更是拿起桌上剪刀刺向對方,幸好被及時拉開。在顏先生看來,成年人為這樣的小事而打架實在不應該。 記者走訪多家企業工廠得知,當工友間發生矛盾時,多數人處理方式較為簡單粗暴,也有人選擇逃避忍讓。 |
- 2012-10-23調查:近9成來廈務工者沒法陪父母
- 2012-10-23九成來廈務工者沒法陪父母 莆田近萬人未換二代證
- 2012-10-23重陽節在即 調查顯示近九成來廈務工者沒法陪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