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探頭潛伏小區樓道 是否侵犯隱私業主各有說法
設計對白 監控說:探頭又不是對著你的房間,有什么關系?樓道是公共區域,你的行為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談不上隱私,我又沒惡意記錄你的信息。 隱私說:? 官方探頭對拍攝到的內容,可有著嚴格的保護機制。可你姓“私”,法規對你沒有更多約束。想一想,我在某時某地的所作所為,被別人盡收眼底,并短時間儲存了起來,聽起來難道不恐怖? 廈門日報訊 它在樓梯背后靜靜潛伏近一年,注視著樓里每天來來往往的人群。它眼里看到的一切,通過一根長長的線,傳送回主人的電腦上。它說輔助管理和保障安全是自己存在的價值,有人卻說它侵犯了他人隱私,只因它盯著的是樓里的公共區域。 前日,杏林某小區一個居民自裝的監控引發紛爭。記者昨日多方調查走訪,發現一個朝外的探頭后隱藏著不少問題。 文/圖 本報記者 張明蕾 吳耀東 報警? 一個監控? 一場紛爭 杏林月臺路某小區,有一棟商住兩用樓,二樓是一個舞蹈培訓中心。去年年底,一樓樓道出入口多了一個監控探頭——二樓舞蹈培訓機構裝的。恰是這個對著公共區域的監控探頭,引發了前日那場各說各有理的糾紛。 前天,樓里的一名業主報警稱,舞蹈培訓機構私設監控,嚴重侵犯了每位住戶的隱私。而在此之前,舞蹈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邱女士拿著監控錄像,同樣去報了案。因為一名業主把培訓機構貼在樓道的KT板廣告扯下,這一幕正好被監控探頭拍了個正著。 記者昨日在舞蹈培訓機構看到,監控探頭所能拍攝到的區域包括樓道的出入口和門口停放摩托車的位置。在公共區域安裝探頭,用培訓機構另一負責人楊先生的話說,只因為學員都是五六歲的孩子,如果發生什么意外,探頭能夠提供依據,也好對家長有個交代。“小區里沒有探頭,我們就自己裝了。”楊先生說。 除了安全,邱女士認為探頭還有助于對學院的管理,如果調皮的孩子偷偷跑出去,監控中就能看到,方便及時找回。舞蹈培訓機構的說法,有些業主并不認同。自己的行為被個人安裝的監控盡收眼底,有人認為這是侵犯了自己隱私。警方稱,培訓機構行為不違法,有疑問的業主并不滿意,調解因此不成。 尷尬? 一個探頭? 兩種看法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這棟樓的樓下有很大一片水泥地,可大部分摩托車都擠在出入口前面的那一小塊兒空地上。一名車主告訴記者,只有這里有探頭,車停放在這里,比較安全。 這個探頭到底是好是壞?就連同一棟樓的業主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反方”認為,戳在樓道口的探頭,讓自己的生活每天處于別人監控之下,自己的隱私顯然被侵犯。有住戶擔心,“如果他下次和小偷合作,知道哪個住戶外出,通知小偷作案怎么辦呀?” 在正方眼里,這種擔心并未被放在心上。 一名年輕女子說:“我又不做壞事,探頭也不是對著我的房間,有什么關系?”另一位住戶則認為,樓道出入口是公共場所,不存在隱私一說。對于那些摩托車主而言,那個探頭反而承擔起了部分公共職能。曾經樓上一位住戶丟了筆記本電腦,就找到培訓機構查看監控錄像,尋找可疑人員。小區物業負責人林先生表示,某種意義上,這個探頭的存在是有好處的。 現狀? 私裝探頭? 越來越多 若有人繪制一份廈門探頭的“活點地圖”,杏林月臺路小區里的那個探頭肯定只是其中一個極小的點。記者昨日從相關部門獲知,廈門所擁有的探頭總量大約有上萬個。盡管它們都是一個家族,但有著不同身份標記——官方和非官方。 “官方家族”井然有序,從申請安裝到事后監管,無不照章辦事。那些分布在路面上和公共場所里的探頭,是用于道路管理還是治安監管,預計要長成什么樣,裝成之后由誰維護,都要經過審批。“民間家族”相較而言,就難以捉摸得多。“我們是根據業主的要求,請相關公司來安裝的監控,沒有聽說需要報備。”某物業公司監控室的員工說。在公司或物業眼里,安裝對著公共區域的監控多半由自己說了算。 對探頭的需求如今已從公司或物業,蔓延到了個人。“私人裝監控的很多,有的裝在倉庫里面,有的裝在別墅里,有的則裝在門外,照看自己停放的車輛。”一家承接監控安裝業務公司的店員說。記者詢問了多家公司,得到的回答基本相似——個人裝監控的越來越多。在店員們的介紹中,個人安裝監控的流程異常簡單:說明自己想安裝的地方,店員現場查看即可安裝,除了談好的價格,無需提供其他資料。兩個點的監控探頭,一套裝下來基本在兩千多元左右。探頭的朝向全憑你做主,就算對著公共區域,在店員們看來也無大礙。 說法 什么人能裝法律暫無規定 個人裝探頭,伸向公共區域,這能行嗎?記者咨詢了多個部門,并未找到相關規定的身影。福建金海灣律師事務所鄭志寧律師告訴記者,關于安裝監控的法律法規,尤其是涉及公共區域的,目前為止并沒有,包括相關部門出臺的規章也沒有。“什么人能裝,什么人不能裝,什么情況下可以裝,法律暫未規定。”鄭律師說,“但若將探頭直接對著某個人家里或私人場所,肯定不行。” 鄭律師看來,公共區域屬于公共活動場所,個人在此處的行為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一般談不上隱私。因此個人裝監控的行為,很難從法理上定義是否妥當。 惡意傳播,就侵犯隱私 記者咨詢的多家承擔監控安裝的公司,都保證監控所拍攝的畫面至少能保存一兩個月,個人可以隨時觀看。你在某時某地的所作所為被某人盡收眼底,并短時間儲存了起來,聽起來是不是有些恐怖? 對“官方家族”來說,探頭拍攝到的內容,可是有著嚴格的保護機制。以路面監控為例,只有不涉及車牌信息和駕駛員面部信息等大范圍路況畫面可以發布。想要查監控?除非涉及案件,或個人有處罰類申訴或復議。“掌握”在物業手里的監控視頻,也不那么親民。物業公司的員工告訴記者,視頻不允許隨意查看,必須經過管理部門同意。若是想拷貝,還得和業主打招呼。 有制度來規范,監控和隱私之間無疑多了道屏障。但對于個人安裝監控而言,這道屏障只有在事后才會啟動。“如果個人只是安裝或僅存在看的行為,沒有把信息用于惡意記錄,就不涉及侵犯隱私。”鄭律師解釋道,“一旦個人將監控抓拍到的鏡頭進行惡意傳播或發布,就有可能侵犯到他人隱私。”“惡意”、“傳播”或“發布”,是是否侵犯隱私權的關鍵詞眼。如果市民認為隱私權因為監控探頭被侵犯,可依據民法和侵權責任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 |
- 2013-12-16谷歌遭英民眾起訴侵犯隱私權 辯稱英國法院無審判權
- 2013-11-04柯文哲被爆演說時擅用病人照片 侵犯隱私
- 2013-09-09菲女華商監獄內遭6攝像頭監控 警方被指侵犯隱私
- 2013-08-15攝像頭成為官場現形“器” 也引發侵犯隱私爭議
- 2013-08-06私自監控法官算不算侵犯隱私
- 2013-07-23美國要求新汽車裝黑匣子 民眾反對擔心侵犯隱私
- 2013-07-18臺北地鐵為更好服務放置錄音筆 乘客質疑侵犯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