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自貿園區方案報國務院 獲批后3至5年達國際水準
黃勁超 制圖 廈門自貿園區建設提出的總體思路是:面向國際、深耕東盟、對接臺灣、服務海西。 方案的整合重點是如何改善現有監管模式,目前已形成幾個具體的工作方案,從外資的審批、改革,到監管模式的改革等,都取得一定突破。接下來,廈門自貿園區方案還將進行進一步研討。 晨報記者 葉子申 幾經等待之后,低調行進中的廈門自貿園區方案,終于取得重大進展。 昨天,廈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與自貿區建設工作組、象嶼保稅區管委會等單位聯合召開“廈門自由貿易園區研討會”。作為廈門自貿園區工作組組長,廈門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菱在會上宣布了一個新消息:當前,廈門自貿園區方案已通過省委、省政府上報至國務院。 昨天會議,被業界認為是廈門官方首次公開披露申報自貿園區一事。 [進展] 總體方案 已上報國務院 “廈門自貿園區的申報工作,11月就正式啟動。”昨天,一位參會的政府官員告訴記者,當時,廈門已成立申報工作組,在策略上,廈門自貿園區方案突出對臺貿易優勢,包括象嶼保稅港區、海滄保稅港區等在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工作也順利展開。 黃菱說,廈門自貿園區工作從啟動到現在,進展得很順利。據悉,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自貿園區建設,就在上個月,廈門市印發《關于成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和自貿區建設工作組的通知》,由黃菱擔任工作組組長,工作組下設辦公室。 廈門申報自貿園區也得到省委、省政府支持。在本月12日,廈門自貿園區方案成功經由福建省委、省政府上報至國務院。 [目標] 獲批后3年至5年 可達國際水準 廈門象嶼保稅區管委會主任林樹溪告訴記者,經過論證,廈門自貿園區建設提出的總體思路是:面向國際、深耕東盟、對接臺灣、服務海西。 林樹溪說,廈門自貿園區方案的整合重點是,如何改善現有監管模式。“目前,廈門已形成幾個具體的工作方案,從外資的審批、改革,到監管模式的改革等,都取得一定突破。” 同時,廈門也在努力抓項目與平臺建設。“雖然自貿園區還未審批,但我們把能做的先做起來。”林樹溪說,前段時間,廈門已跟海關總署方面達成部分協議,對于兩岸的海上快運項目,目前已可以先開始實施。另外,廈門也在電子商務、融資租賃等方面取得一定進展。接下來,有關自貿園區的方案,還將進行進一步研討。 林樹溪說,當前,廈門方面的設想是:若方案成功獲批,希望通過3到5年努力,使廈門自貿園區能按國際水準發展,在投資與貿易方面變得更便利,同時,法律法規也非常透明。 [展望] 或無緣自貿區 “第二梯隊” 據了解,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后,全國各地便掀起了一股“自貿區”熱潮,天津濱海新區、深圳前海、浙江舟山等多地加入申報自貿區的戰團。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第二批自貿區有望批準1—2個,將在明年下半年掛牌成立。 廈門自貿園區的方案已上報國務院,那么,廈門是否能擠入自貿區“第二梯隊”呢?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表示,他尚未看到廈門自貿園區的方案,不過,他比較熟悉天津及廣東等地呈報的自貿區方案,認為這些方案“做得很好”。趙晉平說,從某些程度上來看,廈門自貿園區方案可能無緣“第二梯隊”,還要再等等才會獲批。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李非也表示,中國有關自貿區的“糖果”就那么五六顆,“其中一顆已經給了上海,剩下的原本就不多,再加上有這么多人爭搶,最后廈門是否能順利獲批,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不過,林樹溪對此頗為樂觀。他認為,廈門雖然申報時間較晚,但各類條件突出,“應該能后發制人”。 專家觀點 對臺是優勢是特色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告訴記者,廈門地理位置特殊,設區便于“隔離”,一個島就是一個經濟特區,有完整的經濟結構。同時,廈門與臺灣一水之隔,兩地有“五緣”優勢。陳波說,經過多年的經貿往來,當前廈臺兩地的產業合作,正日趨成熟。 據了解,當前,廈門擁有3個臺商投資區,分別是海滄、杏林、集美臺商投資區,這是臺商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同時,廈門還擁有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大陸對臺貿易中心等政策優勢。 可設“廈金自由貿易區” 臺灣“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王弓說,要突出對臺特色,不妨設立“廈金自由貿易區”。 “事實上,廈門與金門在經貿方面的合作早已開啟,條件也很充分。”王弓說,對金門而言,也必須要走自由經濟區之路,才能擺脫產業經濟落后的局面。同時,廈金自貿區可先行一步,若成功“試點”,廈門與臺灣在自貿區方面的合作,也有望更進一步。 廈門應努力營造更好環境 “就當前申報的主體而言,天津和廣東所作出的前瞻性改革和轉型鋪墊最多,而其他區域地方政府雖然也有意愿,但更多是臨時抱佛腳的跟風,在基礎條件上還有相當的差距。”該人士說,放眼望去,現在上海、天津、廣東在很多方面也超過廈門乃至海西經濟區,“擔心因為沒能有效建立相應的組織和政策,廈門自貿園區沒有更多的內容去充實”。 陳波也表示,臺灣商人嗅覺敏銳,常見到一些臺灣商人很關注廈門以及海西經濟區的建設,但他們最后的感嘆都是,沒什么特殊政策,很失落。“相反,很多臺商更愿意去上海發展,因此,在這方面,廈門應當要多做努力,營造更好環境,吸引更多投資人士。” 背景 從“自由港”到“自貿區”的設想 廈門走了整整三十年 廈門與“自貿區”,早有淵源。 1984年,鄧小平視察廈門時,時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書記的項南,曾向鄧小平提出,在廈門建立自由港。鄧小平當即表示,廈門可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這句話猶如尚方寶劍,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很高積極性。1985年6月29日,國務院批復福建省政府《關于報審廈門經濟特區實施方案的報告》,批準廈門特區擴大到廈門全島和鼓浪嶼,并逐步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隨后,廈門市組織了國內100多名專家研究“實行自由港某些政策”的調研報告,并為廈門制定出全國最早的一份城市發展戰略規劃。 不過,這種熱度并未保持太久。在此后的十年間,因為各種爭議不斷,廈門“自由港”建設舉步維艱,沒有實質性的進步。直到2005年,廈門“自由港”才有了很小的突破———廈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一期工程通過驗收、封關運行。但廈門“自由港”并未因此開始大步向前。一直到今年9月,上海自貿區成立,再次激活了廈門塵封已久的“自由港夢”。隨后,廈門迅速成立自貿區申報小組。最終,在今年12月,廈門自貿區方案呈報到國務院。 可以說,從“自由港”到“自貿區”的設想,廈門走了整整三十年。 (葉子申 整理) |
- 2013-12-23廈門“自貿區”不再那么神秘
- 2013-12-19加快推進投資環境國際化 廈門市委研究自貿區建設
- 2013-12-05廈門自貿區方案獲省政府通過 是否上報暫未確定
- 2013-11-21自貿區概念又“唱戲” 兩廈門股股價創年內新高
- 2013-11-18廈臺自貿區對接的“廈金路徑” 30年前就在“求合體”
- 2013-11-14國臺辦:樂見廈門設自貿區 廈滬臺建黃金大三角
- 2013-11-14廈門成立“自貿區”申報工作組 海滄、象嶼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