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黃敏江 房舒/文 陳巧思/圖)小客車與多部車輛發生連環碰撞,摩托車上兩人掉到橋下,一死一傷。昨天早上7點多,慘劇發生在集美海翔大道正新輪胎門口的立交橋上。
知情者李先生說,事發地是立交橋往海滄方向中段的車道上,橋下旁邊是杏林第二鐵路貨運站。
早上7:50多,賣完水果的李先生準備回家時,路過那里看到慘烈的一幕。“一個看上去30多歲的男子躺在橋底地面上,一地的鮮血,他的身旁放著一頂紅色安全帽,摔得稀巴爛。聽說一部車與摩托車碰撞,摩托車上的一男一女都從橋上摔下來。”李先生目測,從橋上到橋下地面的高度近10米。
上午10點多,導報記者來到第一醫院杏林分院。ICU門口放著一部手推車,上面的枕頭和一次性墊子布滿鮮血,護工說這是推受傷女子的車子,傷者仍在ICU搶救。
騎摩托車的男子姓周(死者),坐摩托車的女子姓吳(傷者)。
據了解,早上7點半,在正新輪胎門口的立交橋上,葉某駕駛一部廈門牌照的小客車與一輛牽引車發生碰刮后,客車失控又碰撞上由周某駕駛的無牌兩輪摩托車及立交橋護欄,隨后與張某駕駛的河南牌照重型貨車碰撞,造成騎摩托的周某(男)當場死亡、坐摩托的吳某(女)受傷。事后牽引車離開了現場。
交警部門正在詳細調查此事。
相關新聞
騎車上橋 夫妻被撞飛丈夫當場死亡,妻子頭部受重傷,留下一個10歲兒子
黃勁超 圖
送完孩子上學,夫妻倆騎著摩托車上了立交橋,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災難即將降臨———車禍奪走男子的生命,女子身受重傷。在惋惜的同時,我們也要提醒大家,切不可不顧交通規則,看輕生命。
海西晨報記者 馬晨
把兒子送到學校后,丈夫騎著摩托車載妻子去上班,途經立交橋時,突遇車禍,摩托車上的夫妻倆雙雙被撞飛,從六七米高的橋上墜下。事發昨日7時35分左右、杏林正新立交橋灌口往杏林方向,男子當場死亡,其妻頭部受重傷。事發后,其中一輛肇事車輛逃離現場。
而在去年7月28日,也曾有一名男子騎摩托車經過這座立交橋時被撞身亡,當時的肇事司機也逃逸了,至今未歸案。據了解,近幾年來,這座橋上已發生了數十起交通事故。因傷亡事故頻發,這座橋已成了附近居民心中的“奪命橋”。
夫妻從立交橋上墜下
“他們的頭盔都碎了,頭上不停地流血。”昨日7時40分許,家住灌口的李先生騎車路過杏林西濱路時,看到杏林正新立交橋下躺著一男一女,兩人的臉部都已血肉模糊,地面上的血跡足足延伸了1米多長。李先生趕緊撥打120。
記者趕到現場時,死者和傷者都已被轉移,只見地上有一攤鮮紅的血跡,一個黑色的頭盔破裂成多塊碎片,血泊中還有一只男式皮鞋。立交橋離地面約有六七米高,發生車禍后兩人從橋上墜下。
據了解,死者35歲左右,江西人,他的妻子頭部受重傷,目前正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搶救。夫妻倆在杏林一家工廠上班,有一個10歲的兒子正在讀小學。
掛車司機駕車逃逸
為何兩人會從橋上墜下呢?“當時車速太快了。”據目擊者稱,當時橋上有一輛掛車、一輛土方車和一輛小車并排行駛,小車突然左拐試圖超過前方的摩托車,沒想到,小車先后被旁邊的掛車和土方車撞擊,小車順時針旋轉180度后迎頭撞向了右側的摩托車,摩托車上的夫妻倆被撞飛,越過欄桿從橋上墜下。“我從公司樓上往下看,只看到土方車、小車和摩托車停在橋上。”據附近一名工人稱,事發后掛車司機駕車逃離了現場。這一說法得到集美交警部門的證實。
目前,此事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居民建議增設
電子監控設備
海西晨報訊(記者 馬晨)記者看到,正新立交橋上有幾塊禁止摩托車通行的標識。“很多人為了圖方便,就冒險騎車上橋,甚至還有不少人騎車逆行。”附近居民林先生說,如果摩托車不上橋,就只能從鐵路下面的涵洞通過,而該涵洞又陡又窄,騎車通行確實很不方便,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改善交通,給騎車者提供有利條件。
“橋上的欄桿太矮了,一旦發生車禍很容易掉下來。”林先生建議,可以把立交橋上的欄桿增高或增設防護網。同時,可以在橋上增設電子監控設備,不僅對那些違規上橋、逆行等現象有一定威懾作用,還有利于交警部門對交通事故進行調查取證。
相關鏈接
莫拿生命開玩笑
在醫院,死者的家屬號啕大哭。記者沒有看到死者的兒子,也許,他還在學校上學吧;也許,他正在回家的路上。他可能無法想象車禍是如何奪去父親的生命。但是,他只能面對一個現實:從此以后,再也無法見到父親了。這個突如其來的災難,對一個10歲的孩子來說,實在太過殘忍。我們不禁反思,“奪命橋”已經奪去那么多鮮活的生命,為什么這樣的悲劇還是一再發生?
摩托車和電動車是島外的打工者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事發地點除了立交橋外,天橋和涵洞又陡又窄,很多打工者騎車違規從橋上通過,這是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我們能否從源頭抓起,改善交通設施,方便打工者出行?
此外,“騎士”們切不可因一時之便,視交通規則于不顧,鋌而走險———違規上橋、超速超載、逆向行駛……殊不知,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留下的只是一聲嘆息。
“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但愿,“奪命橋”不再發生奪命悲劇。(晨報記者 馬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