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發祥地巨變:湖里從落后漁村變身現代城區
1981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在湖里拉開帷幕。1984年,鄧小平在湖里題寫“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島。1987年,湖里區作為行政新區應運而生。今日,湖里迎來了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美麗廈門的歷史新時期,將再次揚帆起航,成就新的輝煌。 作為特區發祥地,湖里用三十年的時間實現了從傳統農村經濟到現代經濟的轉變。 2013年,湖里區GDP732.16億,財政總收入106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97.41億,而在1988年,湖里區GDP僅0.22億元,財政收入538萬,工業總產值0.14億。湖里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了這個跨越。 如今,湖里將繼續弘揚先行先試的特區精神,著力在優化投資環境、產業轉型升級、區域一體化發展、創新社會治理、干部人才隊伍管理等五大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在2020年率先建成展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典范城區,為建設民富區強美麗幸福湖里,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機制保障。 起航 2.5平方公里土地上 跨出第一步 1981年,隨著一聲動工的炮聲,在國務院批準劃出的湖里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拉開大幕。1987年,湖里作為一個行政新區應運而生。近三十年來,湖里篳路藍縷,一步一步將“都市里的村莊”建設成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心城區。 正是在這片熱土上,湖里建立起了它最早的工業:湖里大道兩側聚集著特區最早開發建設的工業廠房,大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填補了湖里工業發展的空白,孕育出金龍等一批市重點企業,并組建形成了以電子、機械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隨著產業優化升級的加快,湖里開始實施“騰巢換鳳”戰略,大批老工業企業生產制造業逐漸移向島外。 同樣與如今不同的,還有城區面貌。特區建立初期,湖里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在老一輩創業者的印象里,湖里是道路不平,路燈不明,沒有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就連個郵局和超市都難找到。而勤勞的湖里人,正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篳路藍縷,一步一步走向今日的繁榮。 |
- 2014-02-10廈門召開紀念鄧小平為廈門經濟特區題詞30周年座談會
- 2014-02-09鄧小平為廈門經濟特區題詞30周年 殷殷寄語激發豪情壯志
- 2014-01-20推進廈門經濟特區協商民主向前發展
- 2014-01-07《廈門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出臺
- 2013-05-07九龍江“北引”——廈門經濟特區大動脈
- 2012-12-30廈門經濟特區"再出發" "一區三中心"將成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