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18日訊(福建日報廈門觀察記者 蒙少祥 楊珊珊 林澤貴)企業招工忙、招工難——這是春節后相繼出現在各大媒體上的熱門字眼。當然,廈門也不例外。春節過后,由于許多外來務工人員還沒有陸續返回,廈門的家政、餐飲、賓館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又開始擔憂節后工人們能否返廈上班。
那么,招工難到底難在哪里,企業、求職者又各有哪些說法?為了破解“招工難”“找工難”兩難問題,廈門相關政府部門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積極行動起來,提出各式各樣的建議,共謀外來工融入“美麗廈門共同締造”。
企業練好“內功”不愁招工
每年從春節后到3月份,本是企業招工和求職者找工作的黃金時期,但對于廈門節后勞動力市場還不是很“熱鬧”的原因,廈門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主任、高級經濟師陳鵬飛分析認為,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會選擇正月十五前或者干脆十五后再來廈門,天氣原因是一個因素,天冷造成的多地交通不便,也導致了外來務工人員的滯留。
數據顯示,去年比前年新增外來員工首次為負增長。但是,陳鵬飛并不認可“今年來廈門打工的人比去年少”這樣的觀點。他認為,這并不能說明外來務工人員就少了,畢竟來廈務工人員總體基數大。今年的返工率可能未達到預期,或跟去年廈門最低工資調整較慢有關系。去年許多省市都調整了最低工資水平,這樣廈門赴外地招聘,在最低工資水平上就沒優勢了。
陳鵬飛認為,面對員工流動大,特別是年輕新員工頻繁跳槽的情況,企業能做的也就是把自己的“內功”做好。企業應該抱著“來則歡迎,去則歡送”的態度來對待流動的員工。其實,“內功”做得好的企業返工率都很高,有的可達到90%,比如海滄的一家企業的返工率就在90%以上。該企業三年前人員規模是1000-1500人,通過機器化等轉型,現在用工只需五六百人,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加上善待員工,企業根本不愁招不到工人。
“內功”做得好了,企業就會給員工們留下好印象,贏得好的社會口碑,加上現在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會以“老鄉帶老鄉”的方式外出打工,好的企業會得到員工的推廣,從而成為外來工來廈的首選。可以說,為了吸引員工,“善待員工”永遠是很有用的“招”。
作為勞動力市場的主管部門,陳鵬飛認為,他們只能是在招工時宣傳廈門治安好、環境好、企業“內功”好、升職空間大等,重要的還是企業要練好自己的“內功”。
共謀外來工融入“美麗廈門”
如何擺脫節后“用工荒”,吸引并且留住外來務工人員?廈門不少政府部門與社會人士深入調查研究。
在今年廈門“兩會”上,關于如何讓外來務工人員融入“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話題,引發了眾多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的強烈關注。
201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劉麗,作為廈門市人大代表,她一如既往地關注外來工群體,今年廈門“兩會”上,她提出的讓外來務工人員融入“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議案得到了其他代表的共鳴。
近年來,全國各地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在戶籍制度上頻頻推出舉措,改善外來務工人員身份狀況。比如上海、寧波、深圳等地推行積分落戶政策,對外來務工人員實行積分評估。
那么,廈門能否參照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做法,實行積分入戶政策,向更多外來務工人員敞開懷抱?
今年廈門“兩會”上,民進廈門市委就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民進會員、湖里區人大常委董清木是這一提案的執筆人。他說,一直以來,很多外來工尚未真正融入廈門社會生活,不少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沒有歸屬感,大多數抱有“臨時棲息”生存觀念,究其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廈門戶籍。所以,當他們的老家也有不錯的工作時,很多人毫不猶豫地回了老家。“很可惜,他們中很多人都是熟練技工,他們的回流,無疑是企業和廈門的損失。”
對此,廈門思明區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也建議,要改善用工環境,可以借鑒寧波等地的外來工積分落戶政策,進行戶籍制度改革。思明區也可借鑒這一做法,根據外來務工人員的年齡、學歷、專業(或特長)、在思明區企業的服務年限、特別貢獻等指標設計出相應的權重,達到一定分值即可申請落戶。
除此之外,福建省人大代表、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廈門市委副主委吳麗冰還建議,廈門應重視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假期安全,可以為他們開辦“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假期社區學校”。
勞動力市場是“賣方市場”
12日早上8點50分左右,離廈門勞動力市場開門還有10分鐘,位于長青路的勞動力市場大廈門前已經聚集了一批等待進入大廳參加招聘的求職者。9點整,勞動力市場一樓招聘大廳準時開放,113個招聘攤位陸續就位,求職者也開始在各個攤位前流連。從酒店餐飲行業,到美甲企業,到文化策劃公司,進駐招聘的企業提供了包括服務員、收銀員、廚工、前臺文員、保安、電工等在內的各種工作崗位。
記者在勞動力市場里面走動,不時被用工企業誤以為在找工,立馬往記者手上加塞招聘廣告。當知道記者只是在采訪時,許多企業招聘人員都會停下來抱怨“招工難”。而另一邊,多數找工者則是走走看看,進行多方觀察比較。許多公司的招聘攤位由于沒人前來應聘,招聘人員只好坐在位置上玩弄手機。
特別是餐飲、酒店以及保安等服務性行業,缺工更是嚴重。可以說,如今的勞動力市場完全處于“賣方市場”,是找工者在提條件與要求。
“我生完小孩后就一直在家帶孩子,今天是第一次到勞動力市場找工作。”30歲出頭的陳女士表示,對于要找什么樣的工作,她自己心里還沒什么數,“先看看再說。”
“我們年后開始營業,年前招聘的一些員工一過年又走掉了。這不,招聘一開始,我就來這里蹲點招人了。”茶元舍餐飲機構的魯小姐介紹說,“前天我們招到了兩個服務員,還是不夠,最缺的就是服務員和廚師了。”魯小姐坦言,現在服務員等崗位不好招了,“大多數企業都能給出兩三千元的工資,而現在多數年輕人嫌工資低、不受尊重,都不愿意從事服務行業”。
現場,幾乎所有的崗位都能提供五險一金,部分崗位甚至能得到住宿、餐補等補貼,企業更是承諾工資等達到2000-3000元,一些企業表示銷售崗位的月薪能達到8000元不等。還有的企業甚至在招聘廣告上打出了“夢想:從員工到股東”的口號。比如廈門全家福餐飲公司對于服務員的招聘拿出了不少誘人的條件,包括薪資2200元起+獎金另算+包吃住+一年調薪四次+醫社保+年終獎+集體生日+旅游+員工股份+培訓學習+晉升機會等10多項。
“你要是愿意的話,我馬上派車子接你去我們餐館現場查看,可以就留下來一起干了。”一家餐飲企業對于前往咨詢的找工者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