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島外10條溪流整治的系列報道成重要推手 記者近日從市水利局獲悉,廈門對島外10條溪流的摸底工作已經完成,市水利局水政處利用GPS衛星,對島外10條溪流的排污口逐一定位、編號、現場拍照、取水樣檢測,并計算污水即時流量,標注管道類型,查明上游主要污染源。本次調查河段總長163.98公里,調查排污口496個,水質化驗346個(部分排污口因枯水期無污染物排出)。 接下來,將在全市推廣“河長制”,由主要黨政領導擔任“河長”。年內要完成示范段整治工作,三年內完成流域全線截污,五年內完成流域沿岸景觀改造,為市民打造出一幅幅青山綠水的田園風光。 這一重大舉措與本報的持續推動有關。2012年,本報率先在全市啟動島外10條溪流整治的系列報道,從那時起,有關島外10條溪的整治日趨受到矚目。 現狀 有的溪水如泥漿,有的溪流像化糞池 有的溪水如泥漿,有的溪流像化糞池 近日,記者到島外隨機走訪了部分溪流,發現情況不容樂觀。 苧溪的水體幾乎快要干涸了,溪底的水跟臭水溝一樣,暗不見底。溪邊有不少隨意丟棄的生活垃圾。當地居民小林告訴記者,小時候,這里的溪水都可以游泳,現在的水讓人想吐。 在后溪324國道附近的部分流域,溪流幾乎成了“黃河”。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污染主要來自兩岸的采砂場,洗砂的水直接排入溪流。順著居民的指點,記者果然找到了溪流沿岸的幾家采砂場,粗大的鐵管直接伸進溪流里,溪水跟泥漿一樣,觸目驚心。 瑤山溪灌口景山路一帶,按照市水利部門的水功能劃分,這里屬于景觀、農業用水區。這條溪流長度10多公里,景山路一帶的污染特別明顯,溪水黃、綠、黑等顏色夾雜,分不清污染源是什么,溪面上漂著很多類似糞便的東西,令人作嘔。當地居民說:“這里簡直就像化糞池。” 調查 入溪污水,每天超過10萬噸 入溪污水,每天超過10萬噸 在今年廈門市兩會上,民盟廈門市委遞交了一份《關于廈門島外溪流水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建議》的提案。 該課題組負責人、民盟廈門市委調研部部長李桂娟告訴記者,民盟多年來一直關注島外溪流的整治,這幾年廈門晚報關于島外溪流的整治報道,他們也非常關注。不過,今年兩會是第一次用提案的方式提交,提案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根據民盟廈門市委調查,廈門島外各主要溪流流域(后溪、瑤山溪、深青溪、過蕓溪、東西溪、官潯溪、龍東溪、埭頭溪和城南排洪溝、九溪、東坑灣-南部港汊水系)總面積1012.5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積約60%。在水資源利用問題已經非常突出的基礎上,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等種種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2013年的一個數據是,每天有超過10萬噸未經任何處理的污水隨意排放,對周邊地表溪流水質的影響非常明顯。”李桂娟說。 癥結 “多龍”治溪,導致群龍無首 對于溪流的整治,為什么一直難有實效? 李桂娟認為,管理體制不暢,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重發展,輕保護,傳統生產方式尚未轉變等都是原因。 據介紹,到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系統的農村環境質量監測體系,對于農村環境質量的評價仍局限于局部地區和定性描述分析。此外,農村環保工作分散在各個相關部門,如林業局、農業局、城管辦、交通局及水利部門等,沒有形成相互銜接的執法管理網絡,導致不能進行有效的綜合管理,許多工作難于落到實處。比如說,廈門島外鄉鎮一級設置的環保辦公室,環保人員多為兼職,人數還不到農村總人口的0.01%。 “‘多龍’治溪,效果不好。”李桂娟認為。 經驗 同安試點“河長制”,每天有人巡查保潔 同安試點“河長制”,每天有人巡查保潔 從2013年底起,同安區開始摸索出一種被稱為“河長制”的模式。同安的“河長制”,其實就是流域“包段責任制”。各鎮(街)、場將轄區重點流域進行分段治理,由當地主要領導擔任“河長”,對河道管理負總責。與之相配套的是,“河長”不是白叫的,做不好就有效能問責。 同安區將河道管理“包段責任制”納入鎮(街)、場年底績效考評,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考評不合格的單位和個人實行效能問責,以促進流域垃圾污染整治工作。 同安水利管理站站長林炎烽介紹,“河長制”除了當地黨政主要負責人比如鎮長出任“河長”外,各村也配備了相關負責人和保潔員,目前已經做到每天巡查,分段保潔,有問題就立馬解決。水質、衛生等原先屬于環保、衛生部門的考核指標也納入對“河長”的考核,今年將對“河長”制訂更具體的考核細則。 |
相關閱讀:
- [ 08-23]和溪魔鬼路段將改建 廈溪流整治以區政府為主體
- [ 08-23]總規劃師任國巖:島外溪流整治以區政府為主體
- [ 08-23]同安漁船回港避風 島外溪流整治以區政府為主體
- [ 08-23]廈慢行系統將輻射學校 溪流整治以區政府為主體
- [ 08-16]廈門副市長部署溪流“整治風暴” 加快建設美麗廈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