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日報訊(資料圖/本報記者 王協云 攝)昨日,本報繼續追蹤高林公交臨時首末站將拆一事,在調查采訪中,有市民和業內人士爆料:“高林問題”不是個案,全市幾乎所有的保障性居住區和安置房社區都缺乏公交場站保障;放眼全市,約2000部公交車輛“無家可歸”,違章停放在路邊過夜。 同時一位“巴迷”(巴士愛好者)也透露,廈門公交還可能面臨“挖心之舉”:湖濱中路64號也就是多家公交公司所使用的島內公交樞紐用地,也或將被大幅征用,轉作他用。“這對廈門公交運營來說,猶如地震。”這位“巴迷”說。 真相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 問題1 為啥公交車不能多一點? 配套規劃不到位,公交難運營 一些線路 無首末站 高林居住區、湖邊花園A區、湖邊花園B區等和安置房社區(如塔埔社區、上湖社、洪塘社等),配套了6條公交線路、85臺公交車輛,無一例外都沒有固定的公交首末站。 “保障房蓋得遠,我們買不起車,上下班就只能靠公交車。那為啥公交車不能多一點?反倒還要取消站點?”昨日,高林居住區住戶阿芳向記者問到。 對于這一問題,相關部門已經給出答案:高林居住區門口,原本就沒有規劃公交首末站,這里只是一個臨時站。所以,在這里運營了幾年的公交車,一直都是“違章占道”,占用金鐘路這條“斷頭路”運營。 “現在,路要修,臨時站就得搬。這么多車沒地方簡單保養,司機們沒地方休息、上廁所,也就沒法開展運營。”市公交集團說,“我們也努力過,找取代的地方,但一直協調不下來,最終只能截短公交線路。” “高林問題”不是個案。經調查,包括高林居住區、湖邊花園A區、湖邊花園B區等和安置房社區(如塔埔社區、上湖社、洪塘社等),配套了6條公交線路、85臺公交車輛,無一例外都沒有固定的公交首末站。 “每個小區人口規模都上萬,這些線路基本不夠用,早高峰班班爆滿,很難擠上去。”一位居民說,“我們多次反映過這個問題,但公交集團的人來看過,說找不到場地運營更多的線路。” 記者發現,類似的情況在島內外的一些大型公建、商場、居住區也廣泛存在——比如,高林居住區“隔壁”的萬達廣場,也沒有一個像樣的公交首末站。 城市在擴大,對公交保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說,一條線路如果超過20公里,就肯定需要公交首末站支持——司機不是機器人可以“連軸轉”,“人吃馬喂”是必須的。 也即是說,光看到公交車在路上跑是不夠的,其背后的運營是一個系統工程。“高林問題”源頭在“后勤”——公交場站用地不足。 |
相關閱讀:
- [ 04-16]閩運公交舉行道德講堂 心理師助司機應對“汽車病”
- [ 04-16]宜賓公交自燃 19歲小伙抵住車門救人
- [ 04-16]關乎民生,何妨多聽聽民意
- [ 04-16]福州:騎超標電摩追尾公交 15歲男生腿骨折
- [ 04-16]福州8路公交司機穿高跟鞋開車 營達公交:存安全隱患
- [ 04-16]男子樓道內刺傷8歲男孩 作案動機因心情郁悶
- [ 04-16]廈門首條定制商務客車正式招募乘客 20公里以內10元
- [ 04-15]廈門海滄公交從4條增到51條 實現“村村通公交”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