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城市義工大家庭。陳東海攝 東南網-福建日報4月28日訊 26日,思明區城市義工迎來了第100期活動,扮靚美麗廈門的“紅馬甲”,又一次閃亮登場。 2012年6月,中共思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等單位聯合啟動“感恩生活 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通過媒體發布活動預告,義工自愿報名參與,每周六固定開展不同主題的“三關愛”志愿服務。 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思明區已經不間斷地開展活動100期,城市義工協會已有會員3000多人,組建了10支專業化服務隊,設立固定義工服務點30余個,迄今已有509名空巢、三無、獨居等老人、168名殘障人士、832名外來員工子弟以及3213個低保戶等特殊人群接受志愿服務。 城市義工活動與生態文明、德育教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相結合,逐漸成為思明區共同建設美麗廈門、推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文明創建工作的有效探索,構建了新型城市人際生態,引領著城市生活新時尚,成為全國構建新型志愿服務模式的樣本。2014年1月,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榮獲廈門市“2013年度感動廈門特別獎”。 26日,一場傾盆大雨“洗凈”了初夏鷺島的沉悶,那新發出的嫩芽從樹上探出了腦袋,三角梅也在雨珠的點綴下更顯嬌艷欲滴。在整個城市都煥發出生命力的時候,思明區城市義工也迎來了第100期活動。當天下午,百名城市義工齊聚中山路,通過歌、舞、戲劇等形式對一年多的愛心奉獻之旅進行回眸。 “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我們就有了樸素的名字,城市義工……”《義工之歌》響起,義工們動情賣力地大聲唱——他們為自己擁有義工這個名字自豪;當舞蹈演員用優美的肢體還原義工們在大街小巷美化環境、協助指揮交通,在校園陪伴自閉癥兒童,在法庭勸慰情緒激動的當事人等場景時,市民們不禁濕潤了眼眶——他們中大多人都親眼見過,親身被義工服務過;當義工演員上臺用小板凳,木桶,指甲剪等道具演繹《敬老院的故事》時,聚集的游客們響起了熱點的掌聲——他們為廈門有這樣一支充滿愛心,隨時隨處奉獻的義工隊伍點贊! 700多個日夜,3000多名思明區城市義工用真誠的笑臉,細心的服務在廈門的每個角落播撒下愛的種子,“點亮”廈門的美麗。這種與生態文明、德育教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相結合的義工模式,也逐漸成為思明區“共同建設美麗廈門”、推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文明創建工作的有效探索。 思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添友感慨地說:“100期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在思明區委、區政府搭建的志愿服務平臺上,義工們將繼續發光發熱,用關愛架設溝通的橋梁,用微笑點燃情感的火花,用守望系起鄰里的目光,用感恩回報生活的饋贈! 思明區城市義工自愿獻血思明區城市義工自愿獻血 有識之士有了平臺奉獻愛心處處可為 認識王忠武的人都知道,這位全國著名的“全能志愿者”十幾年如一日地幫助人,“好像不知疲倦”。 然而,王忠武也有很長一段的迷茫期。“早期‘志愿者’的概念并不流行,我都是‘單槍匹 馬’參加志愿服務,也犧牲了許多陪伴家人時間。但是后來就不同了!”王忠武激動地說。 王忠武口中的“后來”指的是2012年6月,思明區正式啟動城市義工志愿服務活動,在全市率先建立城市義工隊伍,每周六固定開展不同主題的志愿活動一事。“從第二期服務活動開始,我就一次沒落下,在這個平臺上,我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王忠武告訴記者,“我還帶著家人一起參加,這樣一來,志愿活動與陪伴家人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曾經,陳添友一直思考著一個問題:我能在工作之余為社會做些什么?而這,也是陳添友作為思明區城市義工的發起者和策劃者之一,精心搭建這個志愿服務平臺的個人初衷。 服務活動啟動后,不管是義務獻血點參加義務獻血,還是在公園、廣場等公共空間參與環境美化,不管是在小學里陪伴特別需要關愛的孩子們還是在渴望溝通交流的養老院里和老人們“話仙”(閩南語:聊天),都能看到陳添友身體力行,以義工的身份參加活動的身影。在他看來,領導班子就是要發揮帶頭引領作用,讓城市義工隊伍進入常態化的運行機制,最終實現黨委提供引導、媒體廣而告之、市民自我組織。 像王忠武、陳添友這樣的有識之士在思明區還有很多,他們紛紛加入了義工隊伍,在街道、在輪渡、在各大區屬公園、在社區,用真誠服務讓“城市義工”這個詞的內涵日益飽滿和豐富,而各種形式的義工服務也成為了廈門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為了更好地搭建志愿服務項目供需平臺,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網站目前正式開通(http://smyg.baijiapai.com),為市民網上申請加入義工提供便利。 更讓人驚喜的是,義工們的愛心舉動還引起了“蝴蝶效應”,影響了大批的轄區市民,他們從原來看到地上的紙屑徑直走過到現在會主動撿起扔進垃圾桶,從原先遇到不文明現象視若無睹到如今勇于站出來制止,從以前只關心自身到現在主動關心他人,一名市民如此形容:“看到城市義工的愛心行為,我才醒悟原來奉獻愛心處處可為,所以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法庭義工”為當事人解疑釋惑。 潮平兩岸闊: 陳添友深有感觸地說:“城市義工主動靠前,為人服務,讓受助者沒有后顧之憂,不會因為怕欠下人情而拒絕義工的幫助。”很顯然,這樣的愿望已成為了現實。 “阿妹,你下周再來陪我聊天好不好?”“好啊好啊,下周我再來。”以上是上個月小義工胡時雨到敬老院陪孤寡老人聊天時發生的一段對話。在思明區城市義工的近兩年運作中,一直以推動常態化志愿服務為目標,而在常態化志愿服務中,許多義工也和受助者愈來愈親密,猶如一家人。 24日早上,許阿姨一進入蓮前法庭的大門,“法庭義工”黃琳娜就面帶微笑迎了上去。“您好,有什么可以幫您嗎?”“三號法庭在哪里?”“哦,在這邊,”黃琳娜指向三號庭方位,“您先坐一下,開庭了我叫您。”當許阿姨坐下后,黃琳娜又馬上為她倒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在沁人心脾的茶香中,許阿姨原本緊張的情緒得到了舒緩。 作為全國首個法庭公益志愿服務項目,“法庭義工”是思明區法院與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在2013年9月合作開展的。“一進門義工們就主動為我服務,跟我聊天。這讓我安心不少,今后有什么需求我也會直接跟他們說,因為我知道義工一定會幫助我。”許阿姨豎起大拇指笑著說。 在轄區社區里,思明區設立的義工社區志愿服務小組應需求而生。義工楊冬梅是一名公務員,特長是心理咨詢,社區里的居民有啥不開心都找她說;義工蔡普南經營“開心農場”,經常組織小朋友戶外活動;義工楊兩山組織企業的員工一起學習手語,很快與殘疾人朋友成為了朋友。 位于中山路的文明旅游服務點,一到周末,就有大批市民、游客前來體驗志愿服務。義工們與游客互留電話,彼此約定要到對方的家鄉游玩。 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還與思明區“民生110”形成互動,承接部分社會服務項目,參與社會治理創新,提供更多的社會公共服務,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形成精神認同和守望相助的和諧社會氛圍,在引領社會風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實現了社會協同、共同治理,推動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促進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和諧發展。 心潮逐浪高: 制度創新點燃熱忱雷鋒精神人人可學 思明區城市義工的運作之初,曾有人會擔心,會不會還是“一陣風”式的活動。然而,經過100期活動的不斷“錘煉”,思明區城市義工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并率先全國形成自主運作的模式。3000多名義工用實際行動證明,做義工,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譬如,長期“堅守”輪渡服務點的藍永生,在今年正月初二的上午7:40,登上了央視一套和央視新聞頻道的《朝聞天下》欄目。畫面中播出的是藍永生帶領城市義工在輪渡碼頭進行文明引導的畫面和他對家風是什么—“慎獨”的理解。藍永生也成為今年以來廈門市唯一榮登“中國好人榜”的典型人物,被評為“助人為樂的中國好人”。 一期期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城市義工的隊伍很快得到壯大,他們在定期召開的義工分享會上,互相交流心得與學習;在活動中具體分工,嘗試擔任活動策劃、活動協調員等,來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為了打破志愿服務的臨時性和零碎化,今年3月,思明區出臺了《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了義工注冊管理的細則,同時實行了義工試用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思明區還設立了義工數據庫,對每一位義工的個人信息進行分類登記,義工們可以在服務時間里,根據特長和愛好自行申報服務崗位,服務不同的人群。 “讓志愿服務融入社會治理,成為創新社會治理的新途徑。”思明區委文明辦主任王一青說,出臺辦法的目的就是為提升義工的工作熱忱和提高義工的服務質量,進一步促進志愿服務文化建設,增強城市義工協會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 目前,思明區還對義工實行“星級義工”晉級認證制度在制度表上,注冊要求、服務規范、服務項目、權益項目、晉級表彰、責任歸屬等細則都規定得十分明確。如今,協會的星級義工已經達到60人,志愿者服務社會,社會回饋志愿者,這也是對志愿服務的一種精神嘉許。 100期,是一個完滿的數字,同時也是思明區城市義工再出發的新起點。樸實的義工們用腳踏實地從點滴小事、好事做起,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動舉起了一把明亮的火把,照亮廈門,照亮人生。思明區城市義工,義薄云天,情深似海!(鄧 婕) |
相關閱讀:
- [ 04-28]愛的路上再出發 廈門思明城市義工志愿服務網上線
- [ 04-28]廈門思明城市義工志愿服務網上線
- [ 04-26]愛的路上再出發 思明城市義工迎百期紀念日
- [ 04-17]思明城市義工走進美湖社區開展“周末好兒女”行動
- [ 04-14]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章程(草案)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