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熱心網友提供 東南網5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溫航)廈大白城海域的赤潮“前腳剛走”,鷺江流域的赤潮“后腳就到”。前后不到一周時間,赤潮兩次光顧鷺島。 對此,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研究室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正常的海洋現象,市民不必害怕。 赤潮再襲廈鼓海域 也許不少讀者對本報5月5日關于白城海域赤潮的報道依然記憶猶新。但當市民以為赤潮已經褪去之時,沒承想這家伙又殺了個回馬槍,再次光臨鷺島,且此次發生的規模比6天前的那次似乎來得更大。 昨日下午,據多名游客在鷺江道海濱大廈附近發布的微博顯示,廈鼓海域中間呈現出一大片的紅色海水,分外醒目。由于此流域并無大型油輪經過或碰撞,基本上可以排除漏油污染。所以,基于常識判斷,唯剩下一種可能,便是赤潮。 更有游客發微博調侃,鼓浪嶼來了“大姨媽”。 專家稱“不必害怕” 一周內二度赤潮,這讓一些市民和游客已經不敢再到海邊戲水。 對此,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研究室蔡主任向導報記者表示,近日發生在白城海域以及鷺江流域的赤潮,是一種正常的海洋現象,不必害怕。“由于每年的5月—10月,是一年之中廈門溫度最高的幾個月份,海水溫度也會隨氣溫的升高而升高,而海水溫度的升高就是赤潮發生的重要環境誘因,再加之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的排放,也導致海水富營養化,同樣也為赤潮生物的爆發性繁殖創造了富營養化環境。”蔡主任進一步解釋。 對于有網友提議的“清理”,蔡主任表示,若動用人工去防止或清理赤潮,不會使它減少,反而會給所在海域帶來二次污染。 |
相關閱讀:
- [ 05-06]廈門白城現赤潮為無毒赤潮 規模較小影響不大
- [ 05-06]廈大白城海水變紅 原來是甲藻類生物聚集引赤潮
- [ 03-20]去年中國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163億 五年來最高
- [ 12-10]平潭赤潮預警系統 項目通過驗收
- [ 07-20]今年福建省發生7起赤潮 涉及面積155.8平方公里
- [ 06-23]廈門海域發現7平方公里赤潮 該海域赤潮將繼續維持
- [ 06-06]去年福建省共發現赤潮17起 直接經濟損失20.11億
- [ 06-04]我國8成近岸生態系統受損嚴重 修復成當務之急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