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黃智敏)氣象臺的雷電預警已經發出,但卻沒能阻止老人被雷擊身亡。上周,廈門連續兩天發生這樣的悲劇。 導報記者調查發現,廈門氣象預警信息發布雖及時,但到達率不高,不少市民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信息。 對此,市氣象局昨日透露,他們正在設計一套新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進一步拓展信號發布覆蓋面。 現狀 預警信號知曉率有限 從11日起,市氣象臺在9天內發了12個預警信號,你都收到了嗎?導報記者昨日隨機采訪了部分市民。 吳小姐是個上班族,每天工作都挺忙,沒什么時間看電視、刷微博,12個預警信號中,她只對其中兩三個“有點印象”。 從事戶外工作的張先生表示,基本沒看到過。他說,其實對他們這個群體來說,預警信號是非常實用的,但他在戶外工作時基本看不到。 去年起實施的《氣象災害防御條例》規定,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旅游景點、機場、車站、碼頭、高速公路等單位或管理機構,收到災害性天氣警報、預警信號后,應當通過電子顯示屏、廣播、信息專欄等方式及時向公眾傳播。從市民的反應看,這一規定的落實情況也不盡如人意。 氣象部門 設計新系統提高發布精度 廈門市氣象服務中心主任洪榮林坦言,目前廈門氣象預警信號的發布渠道確實還不是很豐富。 據介紹,目前廈門發布預警信號的渠道,主要是通過電視臺幾個頻道滾動播出,以及網站、微博、微信等網絡渠道發布,在島外村鎮有氣象信息員人工通知。這些發布渠道,表面上看受眾面很廣,但很難做到“點對點”。 洪榮林說,“點對點”的最有效渠道,還是全網群發短信,但目前受到技術條件的制約,只能是發布最高級別的預警信號時,才能向市民群發短信。 洪榮林透露,根據市政府要求,研究設計新的預警發布系統是今年的重點任務。目前,他們已開展方案討論,如何提高預警信號發布的覆蓋面和“點對點”的精度,是新系統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政協委員 利用民間資本建預警系統 實際上,不少有識之士也已意識到上述問題。 市政協委員南存鈿就在今年市政協會議上提交提案,建議加快廈門突發公共事件(包括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建設。 南存鈿在提案中提出,通過戶外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預警信息,就是一個高效的災害預警發布方式。但是,目前廈門的戶外電子顯示屏相對較少,而且不少顯示屏也沒有災害預警功能。 昨日,南存鈿又向導報記者提起一個新建議——鼓勵利用民間資金建設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比如,可由民間資金來建設戶外LED屏幕,平時可以做商業廣告,但在氣象災害來臨前,就要滾動播出市氣象臺發布的預警信號,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
相關閱讀:
- [ 05-22]“地震預警”提高生命保障 “搶”得幾十秒應急時間
- [ 05-20]廈門昨日發布雙黃色預警 明后天暴雨或將一直下
- [ 05-16]升級版防澇規劃有望今年出臺 將全面提高防洪排澇標準
- [ 05-14]“小考”及格 應不喜反驚
- [ 05-13]廈門暴雨預警昨日解除 本周四前仍有陣雨或雷陣雨
- [ 05-12]廈門發布今年首個暴雨預警 市防汛辦發布行車技巧
- [ 04-27]廈門昨日迎來入汛后首場大雨 連發兩次雷電預警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