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包多 末梢土方車企業,只能拿到一半“標價” “別看我有幾十輛土方車,其實我是在為建筑企業打工。”這名老板說。 據他介紹,有競標資質的沒有車,有車的卻沒有競標資質。一些項目開標后,幾乎都是有資質的大中型建筑企業拿到標,他們很少有人自己有車隊,而是把土方運輸這一塊分包出去。轉了好幾手,最后才轉到土方車企業手中。在分包、轉包的過程中,處在“末梢”的土方車企業,拿到的錢還不到開標時的一半。土方市場又是供過于求,車多,活少,相互競爭又激烈,多拉快跑就成為賺錢的手段。 他說,現在廈門已經出臺新政策,要求中標的施工總承包方一定要將土方分包給申報入庫的運輸企業,但是現在還沒有享受到這一政策帶來的實惠。 他給記者算了一下,現在市場的行情是10公里以內,一噸10元,一車若是按規定只拉8噸,那就是80元,而駕駛員一趟就要抽成20元,加上燒油、車輛維修、折損等其他費用,就賺不到什么錢了。所以就超載,有的超到200%以上,拉二三十噸,一趟兩三百元,就可以多賺些。 除了多拉,還有少跑路,盡量就近找地方倒。正規一些的土方車企業還好,會運到消納場去,一些不規范的土方車,則多會利用夜間執法薄弱時,偷倒到一些偏僻的地方。只要不被抓到,那就是賺到。 這名老板向記者透露,正常一輛土方車一年可以賺10萬元左右,扣除罰款和其他開支,賺五六萬元算是正常的。 “最大的原因還是利益驅動。”常駐市渣土辦辦公的交警代表吳亞章說,多拉快跑,這是土方車長期以來賺錢的門道。因為監管存有漏洞,盡管有交警部門查處,這些土方車長期以來仍冒險超載。相對而言,冒險超載賺的錢遠高于罰款數額。 【為何難入庫?】 業內人士“吐槽” 怕被管 正規拉土方,四車只抵超載三車的量 那名土方車老板說,土方車不愿意納入監管平臺的原因之一,是怕被管得太死,沒賺頭。即便是已入庫的企業,雖然按要求完成了車廂切割,但現在有的又把車廂恢復了,不然競爭不過沒有入庫的企業。 “你正規拉,不超載,四車才能拉完,可人家超載,三車就拉完,你說對方要選哪一個?”這名老板希望,能有一個強制性的措施出來,讓未入庫的盡快入庫,這樣大家就能夠處在一個平臺上。同時,政府能夠針對現有存在的問題出一個框架,讓土方車企業主安心,不用整天擔心被查。 主體雜 掛靠車和外地車多,部門管理各自為政 吳亞章說,由于城市建設速度加快,工地多,運輸市場主體雜,村民購買多,掛靠多,外地車多,無資質的也多。以至于到現在,各成員單位、各區渣土辦對到底有多少輛土方車還沒有完全統計到位。這是造成土方車入庫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吳亞章說,市渣土辦的職能是組織、協調、督查,管理方面仍是各個部門各自為政,各司其責:如城管負責噪音擾民、亂倒等;安監站負責工地安全、質量、文明施工等;公安部門負責查處超載、疲勞駕駛等;交通部門負責培訓和證書核發、查處超限和非法營運等。對于個體土方車怎么納入企業、外地土方車怎么管理、怎么督促渣土車車進入管控平臺、怎么登記統計、出廠前怎么防滴撒漏生產、密閉苫蓋怎么統一標準、怎么標準化運行等等,目前缺乏一套統一的法規,這也給工作帶來一定困擾。 “現在還存在部門主義作祟的問題。”吳亞章說,有的成員單位不把市、區兩級建筑廢土砂石綜合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看得很重,認為是臨時機構,認為工作是臨時性的,突擊應付,能忽悠盡量忽悠,能推的推,能編的編,甚至對于職責分內的事不理不睬。 如何解決這一難點,吳亞章正在寫一篇論文,快要結尾了,已長達1.2萬字。他認為,要利用技術手段監管,實行準入化、源頭化、戶籍化、常態化管理,建立考評機制,完善法規規范,把土方車全部納入監管管控平臺,從工地、道路到消納場,形成一整套監管體系。這不僅能夠解決土方車超載超速、噪音污染、不按時間和路線行駛問題,還能解決建筑渣土亂倒的問題。 |
相關閱讀:
- [ 05-21]廈門巨量渣土去哪兒了 一船建筑廢土15秒倒入大海
- [ 05-19]同安兩輛土方車因雨天路滑相撞 一男一女受傷被困
- [ 05-13]杏林大橋上土方車剎不住 刮擦隔離帶后三車連撞
- [ 05-10]廈門:超載土方車一路撒石清掃路面得動用鏟車
- [ 05-10]廈門一土方車倒車撞倒電線桿 引發周邊局部停電
- [ 04-29]長泰:土方車失控撞倒圍墻 司機遭磚頭掩埋
- [ 04-26]廈門:兩輛土方車追尾 后車司機被卡住不幸身亡
- [ 04-24]廈門土方車行駛途中自燃 三聲巨大爆裂聲嚇壞路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