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翔安校區圖書館內擺放著從世界各地名校“討”來的書。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 通訊員 李靜)50多個集裝箱、大約30多萬冊的圖書,在過去五年,像螞蟻搬家似的,從世界各地的大學來到廈大——廈大圖書館館長昨天說,這是國內大學圖書館有史以來沒有做過的事,幕后功臣之一是廈門海關。 【Q1】 啥時開始討書? 五年前起聯系國際贈書 廈大翔安校區圖書館已經在上個月正式投入使用,它是目前國內高校中單體面積最大的。 不太為外人所知的是 ,五年前,廈大開始為這一巨無霸圖書館藏書大批量聯系國際贈書,即向境外大學圖書館“討書”。 廈大圖書館館長蕭德洪說,在國際出版界,是有相互交換圖書這樣的行規,即把自己圖書館多出的副本,勻給其他圖書館。當然,并不是所有要書的圖書館都能得到圖書——作為愛書人,對方往往要看你的資歷,廈大的名聲使得這一“討書”進行得順風順水。 【Q2】 討到些啥寶貝? 還有十八世紀的古書 從2009年到現在,每年都有大約10個集裝箱的書,從世界各地的大學運到廈大,包括以色列海法大學、紐約醫學科學院、波特蘭州立大學、東京大學,以及香港大學等。 蕭德洪說,如果都是書的話,每個集裝箱大約1萬冊,如果是期刊,那么冊數會少一些。因此預計5年50多個集裝箱,應該有30萬冊圖書。 圖書的種類五花八門。而且,里面還有“寶貝”——有一些十八世紀的古書,當然,大部分還是十八世紀后的圖書。 這些洋書到底有什么用呢?蕭德洪說,用學術行話來說,它們豐富了廈大圖書館館藏——從新中國成立后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中國大學圖書館基本上沒有補充多少外文圖書,一方面由于國門開放,另一方面由于財力。 因此,有不少研究學者得到國外圖書館查找資料。蕭德洪援引了一個例子來說明“討書”的意義:美國華人圖書館長馬大任先生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工作時,收到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鼐所長的一封信,要求替他找一篇有關一種魚的文章,因為國內沒有這個文獻,那篇文獻是一百多年前在國外期刊上發表的,那是有關那種魚的最重要的文章。 【Q3】 誰是幕后功臣? 廈門海關設專用書庫 現在,這30多萬冊國外大學藏書已經按門類入庫廈大翔安校區圖書館。蕭德洪說,這其中還有一個幕后功臣:廈門海關。 他說,圖書資料的進口不同于其它貨物的進口,特別是捐贈的圖書,在一批貨物中,往往一種就只有一冊,一個集裝箱貨柜裝了1萬本書,可能就是1萬個品種。如果再加上一些學者名人的科研檔案資料,完全就是散頁,光貨物清單就是厚厚的一冊,通關和查驗等作業極其困難。 過去五年,廈大每年都能夠得到大約10個集裝箱左右的贈書,蕭德洪說,可想而知廈門海關的負擔。 他介紹說,過去幾年廈門海關還幫助廈大設立贈書專用書庫,建立起進口贈書系列管理制度,使得廈大圖書館的接受捐贈業務能夠順利、快捷地開展。 |
相關閱讀:
- [ 06-01]丹麥藝術家來廈大當客座教授 校園里收獲美麗愛情
- [ 05-30]理想先生和不一樣的大學——專訪廈大嘉庚學院掌門人王瑞芳
- [ 05-30]廈大教授何孝星:中國房地產不可能崩盤或大降價
- [ 05-30]廈大打造中華傳統文化論壇 知名學者與學子對話
- [ 05-29]專訪廈大嘉庚學院掌門人王瑞芳:理想先生和不一樣的大學
- [ 05-28]廈大翔安校區小小污水處理站 每天消化3000噸污水
- [ 05-27]廈大“中文有戲”古琴專場 體會中華文化魅力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