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彬彬 實習生 林淑惠/文 陳巧思/圖)半個多月前的一天,雨后,在思明育青路路邊,洪女士的愛人看見3只大蝸牛,體長達六七厘米,外殼黃褐色,并帶花紋。他回家把這事告訴了洪女士,洪女士覺得好玩,說:“應該把它們帶回家的啊!” 一個星期前,也是雨后,洪女士的愛人又瞧見了一只同樣的大蝸牛,這一次,他真把蝸牛帶回家,當寵物養在陽臺上,洪女士有空就逗它玩。 前天晚上,洪女士在網上看到“非洲大蝸牛”的消息,跟家里那只蝸牛挺像的。網上流傳說,非洲大蝸牛“不能摸不能吃,會傳播疾病”。洪女士有點擔心,希望通過導報鑒定下。 “沒錯,是它。”廈門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羅大民教授看過導報記者拍攝的圖片后說。 羅教授說:“非洲大蝸牛是人獸共患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之一,另一個常見的中間宿主是福壽螺。人吃了未煮熟的寄生有廣州管圓線蟲第三期幼蟲的非洲大蝸牛和福壽螺,則有可能會被感染,即嗜曙紅細胞性腦膜炎,不過煮熟吃沒有危險。” |
相關閱讀:
- [ 07-02]非洲大蝸牛“入侵”福州市區 會傳播疾病(圖)
- [ 07-01]“衙門綜合征”,不治將恐深
- [ 07-01]“蝸牛審批”,官僚主義下的臭蛋
- [ 06-20]我為何選周杰倫歌曲入教材
- [ 06-20]周杰倫《蝸牛》進語文課本 或未涉廈門使用教材
- [ 06-16]語文教學回歸比教材選文更重要
- [ 06-16]新版語文教材的核心是“回歸”
- [ 06-16]歌詞進教材,是補位而非“亂入”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