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現場。(記者 姚凡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郭睿)琴音散去,音浪被波濤覆蓋。昨夜,第七屆鼓浪嶼鋼琴節結束了5天的狂歡,在兩岸音樂家的合奏里按下休止符。不說結束,是因為聽眾對下一屆鋼琴節的期待已然開啟,而鼓浪嶼也不曾收起迎接好琴音的懷抱。 鼓浪嶼兄妹攜名琴獻藝 閉幕音樂會“浪漫與探戈”,由來自臺灣的鋼琴家謝承峯、出生于鼓浪嶼的青年大提琴家卓賢、小提琴家黃茜卡聯袂獻上。值得一提的是,卓賢與黃茜卡是一對表兄妹,昨晚是他們首度登臺合作。年輕的他們都是鼓浪嶼的孩子,幼時皆于廈門市音樂學校就讀,只不過哥哥學的是大提琴,而妹妹則與小提琴投緣已久。兄妹倆也都曾赴上海學習并出國深造,分別在各自領域參加過多項國內國際賽事,取得了突出成就。 如今的黃茜卡是享譽全球的海菲茨小提琴工作室里唯一的一名中國人,被譽為“有著罕見連頓弓演奏技術的奇才”。昨晚演出現場,她更是拿出一把1837年制作的古董小提琴“約瑟夫·羅卡”向家鄉父老匯報這些年的積淀。哥哥卓賢也選擇了PaulBailly于1878年制作的名琴前來,這位如今被譽為中國十大大提琴演奏家之一的青年,因常年在外奔波已闊別鼓浪嶼音樂廳的舞臺15年之久。時間,讓他的琴音澎湃激蕩又婉轉如訴。 首邀鼓浪嶼本土音樂家 和兩兄妹同臺獻藝的鋼琴家謝成峯來自臺灣,這已是他在本屆鋼琴節上的第二次亮相。 記者獲悉,兩岸音樂人同臺獻藝是鼓浪嶼鋼琴節的特色,而鋼琴節組委會更是首次邀請鼓浪嶼走出的青年一代音樂家來到鋼琴節的舞臺,今后還會有更多鼓浪嶼人熟悉的姓名出現在鋼琴節的演出名單上。 【聲音】 良好音樂文化 生態的縮影 施忠(第七屆鼓浪嶼鋼琴節特邀觀察員、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一屆成功的鋼琴節是一個地區良好音樂文化生態的縮影,連續七屆持續12年的鼓浪嶼鋼琴節的成功舉辦,更折射出了“琴島”音樂文化生態的健康“體征”與可持續性態勢。第七屆鼓浪嶼鋼琴節精彩紛呈的活動中,既有近10場“音樂去哪兒”的島上居民家庭式音樂沙龍,也有6場經典音樂專場音樂會;既有來自全國各地知名作曲家就中國原創鋼琴作品大賽的學術研討會,也有海內外專家就鼓浪嶼未來鋼琴音樂文化如何更加健康發展的學術座談會;既有海峽兩岸琴童相互間切磋琴藝、一決高低的少兒鋼琴大賽,更有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傳道解惑的鋼琴大師班;既有面向游客與市民的音樂欣賞講座,還有國內知名音樂出版機構的音樂圖書展。從如此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活動不難看出,連續七屆鼓浪嶼鋼琴節的成功舉辦既是“琴島”良好音樂文化生態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熱愛這座美麗小島的有識之士的文化追求與精神理想。 |
相關閱讀:
- [ 08-05]廈門鼓浪嶼鋼琴節今日閉幕 音樂家為您上演三重奏
- [ 07-29]廈門鼓浪嶼擺渡“蛋糕”一年能有三四百萬
- [ 07-03]廈門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昨日成立
- [ 06-14]廈門鼓浪嶼整治占道經營 早市時段城管也要巡邏
- [ 06-06]屋檐下的一把舊椅子 蝶戀花?廈門鼓浪嶼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