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抬車直接進入導流堤 東南網8月2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思親/文 陳巧思/圖)剛剛接通4個月的筼筜湖連接橋,在成為不少市民休閑好去處的同時,卻也不斷出現新問題。 最近,經常到橋上散步的市民反映,由于連接橋沒有設無障礙便道,一些推嬰兒車的媽媽每次上橋都頗為不便,有的市民甚至呼吁能否加設便道。 對此,導報記者昨日實地走訪發現,事情并非如此簡單,而市規劃局和市政部門也于昨日回應,電動車正是不設便道的最主要原因,對市民的建議,他們將謹慎研究,看是否有兩全之策。 市民反映:抬車過橋有點吃力 筼筜湖的連接橋接通后,家住附近的年輕媽媽張小姐,每天傍晚都要帶寶寶去導流堤玩耍,可是,那座橋沒有便道,每次她都要一個人抬嬰兒車過去,有點吃力。 昨日上午,導報記者在筼筜湖西堤附近注意到,全白的兩座新橋,將步道與導流堤相連。其中,湖濱西路一側的連接橋,上橋位置有10多級階梯,兩旁無便道,另一側則是平路。 隨著連接橋的人流量越來越多,最近一段時間,不少有同樣遭遇的市民疑惑,“既然是連接橋,為何當初不設置便道?” 部門回應:設計目的是擋住電動車 對于市民的疑惑,昨日,市規劃局回應稱,這個問題其實在新橋設計之初就重點考慮過,從設計的層面來說,在筼筜湖上建“橋”是否會影響湖邊景觀一直頗有爭議,也是一種敏感又冒險的嘗試。設計之初,曾有多種方案,但經過多次論證,無論什么樣的橋,都顯得大而突兀,所以最后才選擇了似“堤”的橋,盡量弱化“橋”的存在。 另一個重要原因,規劃局人士稱,則是筼筜湖大部分路段狹窄,原本就只能滿足步行需求,但長期以來,一直有不自覺的人將自行車和電動車騎入。所以,當初考慮設置坡道后,會有自行車和電動車大量侵入湖中的導流堤,所以最終只得放棄,選擇臺階。而市政部門相關負責人也稱,車輛進入導流堤,會帶來諸多麻煩甚至安全隱患,也會影響白鷺棲息。 記者觀察:自行車有時比人還多 事實上,相關部門的擔憂已經應驗,昨日,導報記者注意到,即使新橋沒有便道,仍然有不少人扛著自行車直接進入導流堤,散步的市民稱,這種情況越來越多,有時候車比步行的人還多。 導報記者注意到,新建的導流堤本就不長,而且寬度有限,自行車進入后,占據了步道空間,周邊散步的市民稱,人多的時候,還會發生人車摩擦事故。其實,在導流堤旁邊,拓寬的沿湖步道仍然有不少散步空間。 |
相關閱讀:
- [ 08-14]廈門筼筜湖閘口岸邊防護網被破壞 行人過路很危險
- [ 08-10]筼筜湖將作為廈香化示范點 廣種香花提升沿岸景觀
- [ 08-08]公共自行車道明年基本覆蓋島內 可沿筼筜湖賞美景
- [ 08-08]59公里環湖自行車系統完成招標 計劃今年建成投用
- [ 07-31]三天兩起溺水三人不幸身亡 沿湖禁止游泳有人冒險
- [ 07-30]筼筜湖非法捕撈聚集點近20處 有害海鮮疑流向餐館
- [ 07-29]廈門濱北加油站后面筼筜湖三男孩湖邊玩耍兩人溺亡
- [ 07-27]廈門筼筜湖漂浮大量死魚 系臺風過境帶來暴雨所致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