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協助的理念比臺灣好 “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海滄的飛速發展,印證了這句順口溜。”臺灣深耕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超盛說,五年前來過海滄,現在已完全不一樣,有一種驚艷的感覺。有形的變化,是建筑物變高了、變漂亮了。環保生態、社區營造、藝文樂活等是無形的變化。 在蘇超盛看來,海滄富有人文色彩,特別是看到村民在龍眼樹下唱閩南戲曲時,這一幕讓他很驚訝,仿佛回到了臺灣,更有一種無意邂逅的喜悅。蘇超盛建議,社區如果能做一些微型工業,比如觀光工廠,就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可讓當地商圈加入到社區營造中來,商場集聚人氣的效果很好。讓蘇超盛印象最深的是,海滄在社區營造過程中,大家用溝通、評議會等方式,來看看有什么方法共同解決,這是一種共同協助,而不是犧牲誰的利益。這一平衡的藝術,比臺灣更好。 機制創新讓臺胞參與無障礙 在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和榮看來,在廣大臺胞參與廈門社區建設的實踐中,海滄區主動作為,致力于建設兩岸“新家園”,形成了推進臺胞參與社會治理的五大機制創新。 一是協作機制。海滄區通過簽署協議、合作意向書、機構互設等與多個涉臺單位建立協作關系,共同為推動臺胞參與社會治理做好服務工作。 二是利益共享機制。通過政府的服務和引導,讓臺胞享受海滄市民一樣的待遇,形成了兩岸同胞共同建設和諧新家園格局。 三是責任共擔機制。海滄區與市臺商協會簽訂《共同締造美麗廈門協議書》,明確臺胞在社會治理中的責任,并積極引導臺胞自愿承擔公共責任。 四是參與機制。海滄區積極挖掘本地的優勢資源,并加大傳統文化及經貿活動交流力度,吸引更多臺胞到海滄投資興業。 五是融入機制。海滄區與臺灣共建民間組織,倡導臺胞積極參與當地公益事業;探索臺灣居民參與基層選舉的方法,以及臺胞兼任涉臺單位職務。 |
相關閱讀:
- [ 09-24]海律聯盟舉辦論壇推進兩岸四地法律服務
- [ 09-24]兩岸社區共同締造論壇開幕 兩岸一家親共建新家園
- [ 09-23]立法引領推動廈示范區創新 兩岸專家解讀亮點特色
- [ 09-16]如何弘揚兩岸共同的信仰文化
- [ 09-14]兩岸企業合作開發臺灣虱目魚 首批132噸抵東山
- [ 09-11]茶產業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 開創兩岸茶業新時代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