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廈門”建設是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在地方的具體實踐。近年來,廈門“法治廈門”建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設總方針,著力構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廈門實際的法治城市建設格局,為服務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美麗廈門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于10月20日至23日召開,此次全會將專題研究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廈門按照福建省《法治福建建設綱要》提出的各項要求,結合廈門實際,積極組織擬訂《法治廈門建設綱要》;市人大也在緊鑼密鼓地編定新一年的立法計劃,爭取《廈門經濟特區法制宣傳教育條例》早日出臺。相信,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鼓舞下,“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必將乘著民主法治的雙翼,奔向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生動活潑的普法宣傳深受群眾歡迎。(朱毅力 攝)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江海蘋 通訊員 王毅雙)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鳳凰木花團錦簇,三角梅競相怒放,白鷺自由飛翔,市民安居樂業。鷺島廈門不僅是一座國際花園城市,還是一座法治的城市。 站在法治建設新的歷史節點,美麗的鷺島展開了一幅新的畫卷——美麗廈門,法治保障。 多年來,法治建設始終伴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廈門市委、市政府把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城市創建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培育法治理念、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創建法治城市、建設美麗廈門、增強全民法律素質,成為每一個廈門人奮斗的目標。 1987年,廈門開始實施“依法治島”五年規劃; 1998年,廈門提出 “法治廈門”的口號; 自“一五”普法以來,廈門已多次獲得“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榮譽稱號; 截至2013年,廈門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市、區兩級全部獲評法治創建國家級先進的設區市,實現了在該榮譽上的“滿堂紅”。 普法微電影,讓法律常識變得通俗易懂;薌曲表演唱、答嘴鼓、小品等豐富多樣的普法形式,讓群眾在愉悅的心情中接受法律熏陶;《圖說〈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系列普法依法治理叢書,做到了“讓群眾看得懂、記得牢”。 …… 這一切成績,顯示著廈門開展法治創建工作的決心、力度和成效。這一系列舉措,見證了廈門開展依法治市工作,為建設美麗廈門保駕護航的足跡。法治廈門堅實、矯健的步履似跳動的音符,奏響一曲曲精美的樂章! A、全民普法 法治廈門,普法奠基 勸導市民戴上安全帽。(張天驕 攝) 向群眾宣傳禁毒法律知識。 買東西要注意商品是否過了保質期,以防吃到“三無”產品而生病……普法微電影《讓小消費者更有力量》,告訴消費者應該怎樣依法維權。 在廈門,各區、市直單位積極探索運用手機、微博等新媒體開展普法。微電影、微博、微信平臺等新媒體成為群眾汲取法律常識的新手段。 “將普法工作結合群眾的需求,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實現了普法對象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市依法治市辦副主任、市司法局普治處處長薛虹告訴記者,“六五”普法啟動以來,依法治市(區)辦不斷創新普法載體,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普法品牌。“法律六進”普治并舉也屢見成效。先后興建了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苑等一批法治文化陣地。精心組織好“送法下鄉”、“綜治宣傳月”等重大普法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 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法律素質高不高,依法行政水平強不強,直接關系到一座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的高度。對此,廈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工作的意見》,并每年定期舉辦全市領導干部法制專題講座和公務員網上學法培訓,堅持對人大任命的領導干部實行任前法律考試制度。 法制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廈門首創學校主課堂法制滲透教育、帶法回家等青少年普法模式。編纂《虎娃識法記》、《青少年法律口袋書》等生動活潑的普法讀本,讓學生樂于閱讀,便于記憶。 廈門編印了10萬余冊《廈門市進城務工人員法制宣傳讀本》送給外來務工人員,還開辦“進城務工人員法制夜校”,開展普法宣傳維權工作。 圍繞服務經濟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廈門先后推出40多項法律服務便民措施,在全國率先設立“貿易救濟法律事務中心”,為外貿企業應對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措施提供法律指導。 全市建立94個法律援助工作站, 2010年以來累計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達21036件,接受群眾來訪5萬多人次。 積極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編制過程中,廈門共印發近70萬冊的入戶手冊征求意見,努力做到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法治城市”創建活動是一項“潤物細無聲”的長期系統工程。廈門大街小巷,社區校園、鄉鎮村莊,所到之處,處處能看到橫幅、LED公益宣傳等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標語, “全民普法,共同守法”在鷺島蔚然成風。 B、科學立法 法治廈門,立法先行 市人大立法審議現場。 前不久,25名專家學者接過“第一批市政府立法咨詢專家庫成員”的聘書,成為市政府立法工作的“智囊團”,在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和出臺重要政策等方面,為決策和政策“發聲”。 “這是第一次以市政府名義聘請立法咨詢專家,體現政府對立法工作的重視。”集美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盧昌義告訴記者。 廈門十分重視地方立法工作,充分利用全國人大賦予廈門的特區立法權,為法治城市創建提供了堅實的法制基礎。2010年以來,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新制定地方法規21部,修改地方法規13部。一批注重社會管理創新、民生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立法,在全國起到“先行先試”的作用。 多年來,廈門在立法工作做出一系列“大動作”—— 圍繞改革發展,廈門相繼制定出臺了商事登記、公共資源市場配置監管、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一大批涉及改革發展的地方性法規。 及時制定和完善《廈門經濟特區臺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促進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條例》等涉臺法規,為推動廈門落實綜改方案、開展對臺先試先行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圍繞改善和保障民生,制定全國首部社會保障性住房地方法規——《廈門市社會保障性住房管理條例》,出臺了基層衛生服務條例、環境保護條例等一批涉及民生的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 圍繞創新社會管理,制定了城鎮房屋管理條例、建筑條例、戶籍管理規定、物業管理規定、城鄉規劃條例、機動車停車場管理條例、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等一批社會管理的法規、規章,有力提升廈門社會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突出立法質量。注重規劃先行,先后編制了2008年至2012年和2013年至2017年立法規劃,明確立法梯度和層次,增強立法的科學性、前瞻性。注重程序規范,立法調研在先、提前介入、重要條款先行表決等做法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注重市民參與,率先實施公民旁聽會議制度,擴大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的渠道,提高立法透明度。 突出立法實效。注重法規、規章出臺后的宣傳與實施,完善相關制度配套,加強執法監督檢查,強化了執法效果。探索開展立法后評估工作,出臺了《廈門市規章立法后評估辦法》。 多年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創新立法、開放立法的理念,在廈門運用自身立法權的過程中得到很好的體現,為建設美麗廈門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C、嚴格執法 法治廈門,執法構建 執法有力。(朱毅力 攝) 建設法治城市,推進依法行政,是一座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日常宣傳固然重要,但要讓法律在公民心中生根,嚴格執法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好的普法宣傳。 廈門緊緊抓住嚴格執法這一依法治市工作的核心,確保各項法律法規得到嚴格遵守和有效實施,不斷提升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在全省依法行政績效考評中,廈門連續7年位居全省第一,蟬聯兩屆中國服務型政府榜首。 政出多門的亂象,源自沒有厘清“權力清單”;“同事不同辦”、“同案不同罰”等現象,是因為行政處罰裁量權過于“自由”。2007年,廈門在全省率先啟動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試點工作,出臺《廈門市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市政府令第133號),從源頭上減少自由裁量空間。全市40多個行政執法部門對517部法律、法規和規章中的3444條行政處罰裁量權條款進行了梳理,細化形成10260個行政處罰執法裁量標準,從源頭上減少自由裁量空間。 針對“紅頭文件”滿天飛,有的甚至“相互打架”的情況,廈門出臺《廈門市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形成前置審查與備案審查相結合的規范性文件管理新模式。該管理模式入圍2012年第二屆“中國法治政府獎”提名。廈門還在全省率先開展行政復議委員會創新工作試點,探索由市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集中承擔行政復議工作,有效增強政府依法解決行政爭議的功能,被國務院法制辦評為“全國行政復議工作先進單位”。 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上,廈門也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已由2011年的609項精簡到去年年底的357項,精簡幅度達41.4%。在市和各區都設立行政服務中心, 71%的辦理件實現即來即辦,提高辦事效率,最大限度實現了便民利民。 在推進依法管理過程中,廈門充分發揮法治在經濟、社會管理中的引導、調節、促進、規范和保障作用,不斷提高經濟管理、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 多年來,廈門還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初步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調處體系、動態化的實有人口服務管理體系等社會管理創新體系。發動和依靠群眾依法開展人民調解工作,創新警民聯調、訴調對接、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模式,道路交通事故一體化調處機制等多元化矛盾調處體系,在全國最早通過市人大地方立法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真正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調解組織;哪里需要人民調解,人民調解就在哪里發揮作用”。 依法強化社會治安防控,嚴厲打擊各類嚴重刑事犯罪和多發性侵財犯罪,多年來,市民對社會治安滿意率均保持在較高水平上,全市6個區已有5個區獲評省級“平安先行區”。 D、公正司法 法治廈門,司法保障 成立全國首個涉臺專門法庭——海滄涉臺法庭。 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要求,廈門始終把公正司法作為落實依法治市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在司法機關強化公正廉潔文明司法的理念,促進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幾年來,廈門相繼承擔了量刑規范化、司法公開等5個國家級司法改革項目的試點工作。修改和完善了20余件規范性文件,明確15類犯罪的具體量刑起點、基準刑、量刑方法,最大限度地統一了量刑尺度。認真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探索建立被告人附條件的認罪從輕處罰制度、刑事自訴案件和輕微刑事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成立專門的未成年人審判合議庭。 今年,廈門正在推進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暨發揮拘役刑教育矯治作用的改革試點工作。積極推進涉臺司法創新,設立全國法院首個“涉臺司法服務站”,成立全國首家涉臺法庭——海滄涉臺法庭和涉臺海事審判庭,首創涉臺刑事、民商事、行政案件審判集中管轄機制,并聘請一批臺胞擔任陪審員。同時,還推動臺灣地區法院首次認可廈門法院的民事判決。 嚴格落實黨內監督力度。制定黨委政法委執法檢查實施辦法,建立執法檢查暨案件評查專家庫,成立案件評定小組,確保案件評定的公平公正;進一步明確執法責任和查究制度,全面建立執法檔案,改進執法考評獎懲辦法。加大人大監督力度,市人大定期或不定期聽取、審議兩院專項工作報告,開展執法檢查評議。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全面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行風評議員制度,大力推進“陽光司法”。 【成績】 廈門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上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圖為市政務中心審批現場。 2010年以來,廈門先后蟬聯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全國綜治優秀地市“三連冠”、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二連冠”,并于去年榮獲首批“全國法治城市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市6個區也全部獲評“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成為全國唯一的市、區兩級均榮獲法治創建國家級先進的設區市。 廈門先后興建了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苑等一批法治文化陣地,目前全市六個區均至少建有一個法治文化廣場(公園);全市37個鎮(街)、516個村(居)均建有一個規范化法制宣傳欄。 全市建立94個法律援助工作站,全面推行“點援制”,2010年以來累計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達21036件,接受群眾來訪5萬多人次。 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編制過程中,共印發近70萬冊的入戶手冊,發放到每家每戶征求意見,共收集意見建議32000余條,努力做到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全市現已有國家級“民主法治村”6個,省級“民主法治村(居)”31個,市、區級以上“民主法治村(居)”占全市村(居)總數的98.3%,比例位居全 |
相關閱讀:
- [ 08-16]法制日報:“法治廈門”成新名片
- [ 05-14]“法治廈門”不斷深化建設 認真落實各項保障
- [ 10-20]莆田:推進產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共生共融
- [ 10-20]漳浦海峽花卉集散中心 建設全國最大花木交易平臺
- [ 10-20]福建省扎實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工作
- [ 10-20]三明完成保障房建設全年目標任務
- [ 10-20]“靚裝”迎盛會 省運會場館建設走筆
- [ 10-20]福建省出臺意見加強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 [ 10-20]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節點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