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和舒婷喜相逢。
1995年4月,余光中首次回廈門,在曉風書屋為讀者簽名。(徐學 攝)
余光中為讀者簽名。 (本版圖/記者 黃曉珍 攝)
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如果出現15個“的”就差不多,超過26個,那就太多了。我專門寫過一篇《論的的不休》,現在文章“的”字太多了,很單調。 成語很美,但“亂七八糟”不符合基本美學,應該是亂七糟八、七亂八糟。我的“亂七八糟”的講座就在“亂七八糟”中結束了。 ●人物名片 余光中,泉州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1947年就讀于金陵大學外語系(后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到香港,次年赴臺,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人共創“藍星”詩社。1974年-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2012年受聘為北京大學“駐校詩人”。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等十余種,其中最著名的是《鄉愁》,另有散文集多種。 廈門日報訊(記者 宋智明) 前天中午,余光中一到廈門,就被各界人士“包圍”了!有人找他談出版,有人找他要簽名、求合影。余光中86歲了,記者不忍增加這位文化老人的負擔,只在昨天上午,余光中在建南大禮堂做完主題演講《從九州到世界》后,才請余先生的好友、寫過《火中龍吟——余光中傳》、任教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的徐學教授引薦,對余光中進行了專訪。談到廈門,談到讀書寫作,余光中談笑風生,仿佛年輕了許多。 談廈門 作家夢從這里開始 因已年過八旬,一天要滴六次眼藥水,還要戴助聽器,余光中已怯于遠行,多次拒絕講學和采訪的要求。“我需要靜靜地思考和寫作,更何況,我在高雄的‘中山大學’還開了一門課,走不開。”但母校廈大一聲召喚,他就義無反顧地來了。雖然他只在廈大外文系上過一個學期的課,但他的作家夢是在這里編織的。后來,他又回過四次廈大,認識了不少新朋友,久別難免想念——徐學就是其中一位。 據徐學介紹,余光中這次來廈的一大任務是協商對2002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火中龍吟——余光中傳》進行修訂,畢竟,12年過去了,余光中又出版了十幾本書,兩人計劃擴大原書的篇幅,預計由20萬字擴至40萬字,計劃兩年內完成。 另一大任務是,加快推進永春 余光中文學館的建設。余光中文學館將建成以余光中文化為主題的展示、研究、創作和游客中心,收藏余光中著作的各種版本、朋友送給余光中的名畫、雕塑,還有余光中的錄音錄像資料,長期播放臺灣為余光中攝制的一小時電影《逍遙游》,不定期演出以詩歌《鄉愁》為主題的長達兩個小時的歌舞劇。文學館預計明年2月完成硬件建設,布展將由徐學擔任總指揮。 當然,回到廈大最重要的是尋找回憶。“我要重溫舊夢啊!我要看看似曾相識的街道和建筑,我要在腦海里體驗讀大學時從公園路騎腳踏車上高坡,過海邊沙灘,轉過南普陀,進入廈大(的感覺)。那時的廈大比較樸素,現在的廈大比較漂亮,我都喜歡,尤其喜歡校門口的雕塑,一本書,像一只鳥張開雙翅在飛,多美。”余光中說。 談寫作 中文藏著民族記憶 據徐學介紹,最近,余光中寫了三首長詩——《大衛》、《詠屈原》和《盧舍那佛》,馬上要結集出版一本新詩集。散文集《粉絲與知音》即將由九歌出版社出版,收錄的都是新作。 對余光中來說,文學是他的信仰。“我到世界上來,上帝給了我一副皮囊,皮囊用壞時,我希望可以毫無愧色地說,至少我把中文寫得更好了,我把母語發揚光大了。”余光中認為,中文寫作不是雕蟲小技,不是舞文弄墨,中文藏著民族記憶和文化密碼,方塊字是中華文化的象征,中文寫作是傳承中華文化,傳承民族記憶。 對于寫文章,余光中提倡四句話:“白(白話)以為常,文(文言文)以應變,俚以見真,西以求新。”他認為,會寫文章,探索各種寫作技巧,是為了更深刻地與古人溝通,做朋友,擁有一個美麗的心靈。 在主題演講里,余光中不斷地為女作家叫好,不斷地給海外華文寫作加油。“近現代文學優秀小說家有張愛玲、蕭紅、朱天文、林海音、陳若曦、李昂、西西和嚴歌苓,還有香港的施叔青,她寫了《香港三部曲》,我們才知道,香港沒被張愛玲寫完。優秀的散文家有冰心、琦君、林文月和齊邦媛,簡直層出不窮。對了,還有楊絳,100多歲了還推出新作,了不起啊!優秀詩人則有舒婷和席慕蓉。女作家觀察之細膩、感受之豐富,遠非男作家可比。諾貝爾文學獎曾頒給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門羅,正是對女性寫作的充分肯定。” 談使命 不忍心讓讀者失望 成名后,余光中收獲了巨大的喜悅,也體會到種種煩惱,他寫過《名人的危機》,照相時怕被擠倒,喝茶時怕茶被打翻,簽名時怕眼前都是手,反而不知從何下手……他無奈地笑笑,有時真想借錢鐘書用過的話來做擋箭牌:“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喜歡一個作家,簽名、合影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讀他的作品。可是,讀者是作者的衣食父母,因此,只要健康和時間允許,余光中會不厭其煩地為讀者簽名,與讀者合影。“讓他們因此增加對文學的好感,也是作家的使命之一。” 徐學介紹,余光中身上有貴族氣,也有很平民的一面。記者與很多港臺名作家打過交道,一些作家一看讀者遞過來的是盜版書,就堅決不簽。余光中則來者不拒,不忍心讓讀者失望,當然,他也不忘幽上一默:“這是我的‘私生子’。” 記者手記 文學一呼 應者云集 記者 宋智明 余光中和席慕蓉來廈的消息經本報刊出后,引來余粉、席粉的強烈關注,人們紛紛從各種渠道打聽如何能與偶像見上一面,有些讀者干脆直奔會議現場!結果,昨日不到7時,克立樓過道上站滿了讀者,其中有兩位作家的“祖、父、子三代讀者”,有人則從凌晨4時就來排隊。現場1000多人排起長隊,而熱心的讀者還在源源不斷地趕來。 主辦方沒想到人們對人文精神的渴求這么強烈。會議8時30分就要開始,而只能容納400人的三樓報告廳不可能裝下千人以上。主辦方果斷決定,原定在一個地點召開的會議分上下場:上半場開海外華文女作家2014雙年會,嚴格限制人數;下半場,會場移到建南大禮堂,余光中、席慕蓉和徐小斌發表主題演講,對所有讀者開放。決定一出,掌聲雷動。 年會開幕,主角是臺上的余光中、席慕蓉、舒婷和臺下的150位海外女作家,人們紛紛抓住機會拍照,把欣賞的目光獻給作家。下半場,作家們移師建南大禮堂時不禁都驚呆了,能容納數千人的禮堂座無虛席!讀者中,有14歲的女孩,也有年近七旬的老人,有放棄睡眠的文化工作者,也有推掉其他活動的公務員,人們以文學的名義聚在一起,只為向感動過自己的詩人、作家致敬,只為向曾經點燃夢想和青春的文學致敬。 其實,文學何曾失落?只是我們的優秀詩人、作家羞于吆喝而已。這次,主辦方借《廈門日報》一角,試探性地發布活動預告,沒想到應者云集。這樣的效果是雙贏的,讀者滿足了“追星”的愿望,詩人、作家則收獲了更多的信心。一位來自美國的華人女作家激動地說:“這是我開過的最熱鬧的會,詩人和作家成為明星,這是一種文化現象,只要我們認認真真地寫,就不愁沒有知音。” |
相關閱讀:
- [ 10-24]廈大吳春明全國性課題被撤銷 科研經費全部凍結
- [ 10-22]"學霸"最愛百強高校榜出爐 廈大躋身文史類前十強
- [ 10-22]廈大馬來西亞分校 一期工程近日正式動工
- [ 10-21]馬家窯彩陶精品 昨起在廈大藝術學院展出
- [ 10-19]中國統計學年會在廈召開 由廈大等高校倡議發起
- [ 10-17]廈大回應吳春明事件四大問題 暫未發現其他受害女生
- [ 10-16]新華社追問廈大“誘奸門”:調查為何用三個月
- [ 10-15]廈大性侵女學生博導被開除黨籍 舉報者對結果不滿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