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構筑多重防線 保護提升海洋生態環境 幾年來,廈門已完成海域清淤及整治工程投資額達50多億元,累計完成清淤1.5億立方米。 2006年7月,廈門正式啟動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工程,整治面積為91平方公里,通過養殖清退、退墾還海、灘涂清淤、岸線整治和生態修復等工程的實施,環東海域水動力條件和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提高,昔日魚塘遍布,環境臟亂的灣區徹底改頭換面,成為景色宜人的新城區。幾年來,廈門還先后對筼筜、鐘宅、大嶝、馬鑾、高集、集杏、東坑等7座海堤,實施開口通海、破堤建橋、清淤還海等改造工程。 從五緣灣綿延至環島路廈大白城,未來將建成一個風景如畫的國家級海洋生態公園。2011年5月,廈門建設全國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的申請獲得國家海洋局批復,在這片規劃總面積為24.87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有海,有沙灘,有島嶼,廈門將利用10至15年時間,將其建設成為濱海景觀優美,自然生態特色明顯的國家海洋生態保護示范區。 C、嚴格管控海域 科學合理利用海洋資源 廈門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海洋資源,在開發用海之前,“管好?!备菙[在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 今年,廈門完成了《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廈門大嶝海域部分)》(2011~2020年)的修編上報,探索研究差別化海域使用供給政策,強化海域海岸線資源存量管理和精細化配置,重點保障《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中的戰略用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用海和民生用海,用海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為助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新趨勢、新要求,加快海灣型城市建設和海洋經濟快速發展,廈門在用海方面堅持對“三規合一”的有效融入。市海洋漁業部門積極做好廈門海洋功能區劃與廈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協調銜接工作,在灣區整治方面,加快推動東坑灣綜合整治工程的啟動,推進島外市級中心憑灣而建、環灣聚集、擁灣發展;在無居民海島規劃方面,結合串島游規劃,進一步明確廈門海島公園的定位;在涉海產業發展方面,做好與東南國際航運中心規劃銜接,近期以東部海域和同安灣海域為重點發展游艇產業,積極引導水產苗種業向翔安示范園區集聚工作,做大做強廈門水產苗種業。做好“三規合一”平臺運行的銜接,完善“三規合一”的海洋數據,加快涉海規劃及有關海洋基礎數據處理,實現多規融一的“一張圖”。同時,以“三規合一”為契機,梳理優化用海項目審批辦理流程及相關辦事指南,制定符合精簡合理的審批流程,提高用海審批服務水平,創新海域審批模式。 【展望】 海洋經濟 明年將實現增加值510億元 鷺島之美,源于海洋之美。廈門的每一個發展腳印,也都與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牽絆。2015年是廈門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和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關鍵之年,也是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手握海洋這條珍貴的“生命線”,廈門已將發展海洋事業作為重點納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圍繞“海峽、海灣、海島”資源優勢,合理利用與開發海洋資源,走海洋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發展道路,加快建設美麗海洋強市,加快融入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當中。 要實現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生態環境優美、海洋科技創新、海洋文化豐富和海洋管控有力有效的新局面,把廈門建成中國美麗海洋的典范城市,廈門制定的近期目標是到2015年,爭取實現海洋經濟增加值510億元。目前已被提上議事日程的是,科學編制“十三五”海洋經濟、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用好用足廈門海洋經濟發展專項和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平臺,花大力氣抓好海洋經濟項目的策劃和建設,謀劃一批、開工一批、竣工一批、投產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構建項目管理信息平臺,推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高端裝備、郵輪游艇、海水綜合利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2015年,廈門海洋科技的“引擎”——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的發展也被列為廈門海洋工作的重點,組織編制“十三五”科技興海規劃,積極推進南方中心三年建設方案的實施,進一步確定“南方中心”的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有效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作用。已立項的15個公共平臺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建設,具體的共享機制也將出爐,“南方中心”將在推動廈門海洋科技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還值得期待的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選址工作也將在明年展開,國家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海洋生態 有效改善廈門海域水動力環境 不只是海洋經濟,海洋生態建設的腳步也在同時全力向前邁進。要緊緊圍繞《福建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和廈門加快美麗廈門建設的具體部署,以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加強海洋觀測預報工作,提供精細化預報產品,進一步提高海洋環境管理能力。 2015年,廈門將加快建立海域生態補償和損害賠償制度,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實施以海洋環境容量為基礎的入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快海域清淤整治工程進度,完成14億元,1500萬立方米清淤整治工程量,有效改善廈門海域水動力環境。開展淤泥調配再生利用論證,協調推進杏林大橋兩側、大嶝海域等片區的退養工作;抓好火燒嶼基地建設、保護區日常監管、海豚科研與救助、海洋科普宣傳等工作,開展增殖放流,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推出各種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海洋文化活動;海洋文化、產業設施建設加強,海洋綜合意識進一步樹立。 |
相關閱讀:
- [ 11-10]東海海洋經濟發展論壇在廈門舉行
- [ 11-10]用科技推動藍色經濟 國際海洋周科技論壇舉行
- [ 11-10]魚界“土豪”9日游進鷺島 身價超20萬元的錦鯉等
- [ 11-09]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 劉賜貴為海洋經濟持續發展支招
- [ 11-09]廈門國際海洋論壇舉行 深化國際合作發展藍色經濟
- [ 11-09]藍色經濟,吸引第三世界合作目光——聚焦2013廈門國際海洋周
- [ 11-09]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
- [ 11-09]國際游艇展覽會在廈門開幕 將持續到11日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