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集美火車站也曾人聲鼎沸。(資料圖片)
2010年4月,讀者“鏡頭蓋”拍下的集美火車站站牌,然而火車再也不會在這里停留。
現在,站臺正在施工,軌道被挖開。
將來,集美火車站將變交通樞紐。
廈門網-海西晨報訊(記者崔易)今后,集美火車站將不復存在。根據最新消息,集美區投入4.2億元對集美火車站進行開發建設,經過改造,此處將成為最具集美特色的交通樞紐中心,匯聚了地鐵、快速公交、普通公交三種主要交通類型。建成后,原集美火車站將正式命名為“集美學村站”,停車換乘、戶外活動、旅游客服、休閑商業將成為集美學村站的主導功能。
“這里要大變樣啦,誰會看得出這里以前是個火車站。”昨日,記者來到位于銀江路21號的集美火車站舊址,建筑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以后這里再也不是集美火車站了,叫集美學村站。”一名工人指著已是酒吧風格裝修的集美火車站正門告訴記者,這棟建筑馬上將被拆除。
由于車輛多、人流量大、地形復雜、交通環境不良,此處經常發生交通堵塞,現有的交通設施不能滿足人流與車輛的疏散要求,現今的集美學村站難于發揮應有的作用。
同時,廈門市軌道交通1號線于2013年底開工建設,計劃2017年建成投入試運行,屆時,集美學村站交通車輛與人流量還將急劇增加。若不改善現有交通設施,今后集美區5條主干道、老城區內20多萬人口通行,都將受到限制。為疏導疏散車流、人流,集美區大手筆投入4.2億元對集美火車站進行開發建設。
集美火車站雖然將要“舊貌換新顏”,但當年冒著煙經過此處的火車,卻再也不會來了,因為,這里成了地鐵通行的地方。記者了解到,經過改造,此處將成為最具集美特色的交通樞紐中心,地鐵、快速公交、普通公交三種主要交通類型交匯于此:地鐵連接了廈門高鐵客運站和廈門城市中心區,廈門大橋、泉廈高速、杏前路、銀江路4大通道立體交叉互通,連接集美、廈門島和杏林的16個公交線路經過該區域。
新建后,原集美火車站將正式命名為“集美學村站”,停車換乘、戶外活動、旅游客服、休閑商業將成為集美學村站的主導功能。地面規劃413個小車位、65個大車位,為綠色出行、停車換乘提供有力保障;廣場、公園之間通過慢行道連接,為戶外活動提供大規模場地;新建的游客中心將進一步增強集美旅游接待能力;配套的商業以休閑、餐飲為主,便利商鋪為輔,提供服務同時增添人氣。
說 身世
它的前世今生:從繁華到凋零
[前世]
集美火車站建于1956年,作為集美人遠行必經場所,集美火車站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又因坐落于陳嘉庚先生的故鄉而遠近聞名。
[今生]
建筑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原本是火車站大門的建筑,早就被改造成一間酒吧,現在這間酒吧也已倒閉,等待拆除;原本豎著警示牌、欄桿的道口路也已變成一條平整的路;原本的站臺處,現在立著四根水泥樁……
集美火車站建于1956年,作為集美人遠行必經場所,集美火車站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當年的集美火車站鄰近現集美學村站,位于高集海堤、廈門大橋、同集路等進出本島交通要道的交匯處,往北接銀江路、同集路可至集美、同安,往西經集杏海堤接杏林。
集美火車站是老集美人充滿回憶的地方,即便當年四周農田包圍,這里還是人聲鼎沸,往來乘客絡繹不絕。集美能有個火車站,跟陳嘉庚有莫大關系,又因位于陳嘉庚故里而遠近聞名。
1961年8月20日,一列火車緩緩駛入集美地界,最終停靠在了集美火車站,這正是運送陳嘉庚靈柩的火車專列。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先生在京病逝,享年88歲。陳嘉庚先生逝世后,國家為其舉行了隆重的國葬,首都各界為先生舉行了公祭,公祭結束后,靈柩南運,于同年8月20日運抵集美,并安放在鰲園。
“從集美火車站一直到鰲園,沿街站滿了人,來迎接嘉庚先生回故鄉。”那一天,省市各界1萬余人在集美火車站接靈并參加葬禮,集美火車站成了陳嘉庚下葬儀式的起始點。“集美能有個火車站,跟陳嘉庚也有莫大關系。”《百年往事》的作者陳經華先生,曾在鐵道部工作過,他告訴記者,集美火車站是所有火車站中距離最短的,靠廈門火車站、杏林火車站非常近,之所以在此興建火車站,與集美是陳嘉庚故鄉有著很大關系。
然而,在2004年我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之后,集美火車站徹底停止了辦理客運,失去了乘降所的意義,成為一個只有站名的紀念性車站。而后,隨著杏林大橋的開通,2010年1月30日,途經此處的鷹廈鐵路正式改走杏林鐵路大橋,而集杏、高集兩座海堤的鐵路也被拆除。
憶 往事
說不完的回憶 剪不斷的情結
“你知道集美火車站嗎?”“是北站嗎?我不太清楚。”在大多集美90后記憶中,集美火車站似乎從未走進他們的生活,但是對他們的父輩甚至是祖輩而言,集美火車站卻有著說不完的回憶。
上學路上的鬧市
“火車就從身邊呼嘯而過,太刺激啦。”每每經過集杏海堤,市民陳先生總是要向旁人訴說自己當年的上學路。出生于60年代的陳先生少時家住杏林,那時他經常和小伙伴們相約一同步行到集美上學,能夠經過集杏海堤,到集美火車站“湊熱鬧”,成了他們不辭辛苦步行上學的動力。陳先生也坦言,小時候因為總是不顧危險走集杏海堤,還被母親教訓過幾回。
據陳先生回憶,當年的集美火車站十分熱鬧,除了來往的旅客、進站的火車外,還有在車站前叫賣的小販。“有個小販賣的老冰棍特別好吃。”陳先生念念不忘昔日的集美火車站。再后來,陳先生談戀愛了,他和女朋友也時常坐在海堤上看日落,每當火車經過,女友害怕大叫,陳先生便緊握住她的手。
來廈生活的起點
1958年,17歲少女周愛培坐上南下的火車,提著家中僅有的皮箱,帶著幾件衣服只身來到了廈門,一晃56年過去了,如今她已是73歲高齡的老人。
“集美火車站是我來廈門生活的起點。”周愛培老人說,她當年來廈門就是從集美火車站下的車,當時只聽列車員一報“集美到了”,整車人都沸騰起來。停車時間不過一兩分鐘,乘客匆忙下車,瞬間擠滿了整個站臺。
周愛培來到集美后,便在此扎根,結婚生子。定居集美的她,常常會來到集美火車站待上一會兒,那時,集美火車站和也許是從老家開來的火車,在她眼中,是離家最近的地方。當年,夫妻倆工作忙,每逢暑假,總是會把一雙兒女送回上海老家,每次送兒女來集美火車站,周愛培總是會不舍地待上好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