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劉蓉 通訊員 陳赟)昨日,市疾控中心公布2004年-2013年法定傳染病疫情數據。數據顯示,廈門十年來法定傳染病疫情總體呈下降趨勢。尤其是2010年以后,甲乙類傳染病呈穩定下降趨勢, 2013年發病率較2004年下降了56.96%。不過,手足口病與感染性腹瀉等丙類傳染病有所上升。 據介紹,2003年“SARS”疫情后,我國建立了傳染病疫情直報系統,2004年1月1日起廈門區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了傳染病疫情的網絡直報,傳染病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敏感性得到了顯著提高。隨著廈門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傳染病防控策略的調整及疾病譜的變化,廈門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鼠疫白喉等十年內沒有病例報告 2004年-2013年,在28種法定報告管理的甲乙類傳染病中,除鼠疫、炭疽、脊髓灰質炎、白喉、乙腦、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未報告病例外,其余21種均有報告發病,年平均發病率266.68/10萬人,年平均死亡率為0.42/10萬人,平均病死率0.16%。十年來,全市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總體呈波浪狀下降趨勢,首峰出現在2006年,隨后2年,發病率明顯下降,到2009年出現小幅反彈, 2010年以后,甲乙類傳染病呈穩定下降趨勢。 十年間,甲乙類傳染病死亡率以2008年為界分別呈現上升與下降不同趨勢。2004年-2008年,廈門甲乙類傳染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狀態,并于2008年達到高峰,這主要是緣于傳染病監測敏感性的提高;隨著傳染病防控力度的不斷加大,2009年后甲乙類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2013年較高峰時的2008年下降了72%。 手足口病發病率大幅升高 丙類傳染病自2004年始進行監測報告管理,目前有11種。尤其2008年將手足口病由非法定傳染病列入丙類傳染病監測管理后,對丙類傳染病的發病率有較大影響。十年來,丙類傳染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0年以后增幅加大, 2013年發病率與2004年相比上升超過2倍。導致丙類傳染病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手足口病與感染性腹瀉發病的大幅升高。 |
相關閱讀:
- [ 10-10]今年8月福建有16人死于傳染病 手足口病位居丙類傳染病首位
- [ 10-02]國慶長假現出行高峰 廈門發布八種傳染病警示
- [ 09-28]榕九旬勞模將青春傾注在病房 曾受到周總理接見
- [ 08-12]福建7月傳染病疫情明顯下降 丙類傳染病環比減少近半
- [ 07-01]福建省5月6人死于艾滋病和肺結核
- [ 06-25]網傳蒸煮食物未先燒開水易致癌 廈門專家回應:扯淡!
- [ 05-27]福建:手足口病報告病例連續三個月居榜首
- [ 04-24]福建上月傳染病肝炎發病數最多 H7N9禽流感發病2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