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王穎達)花了56.8元,買了420克的冷凍醬牛肉成品,切開品嘗后感覺不大對勁。一看竟有 “大豆分離蛋白、復配肉制品增稠劑”等添加劑出現在配料里。市民劉先生懷疑自己在沃爾瑪超市買到的是“合成牛肉”。專家提醒:購買類似產品,還是要多注意配料表。
【消費者】
吃了5年的醬牛肉 突然沒啥牛肉味
“以前這個品牌的醬牛肉都是真牛肉!”近日,市民劉先生撥打晚報市民熱線投訴,在沃爾瑪超市購買了一款名為“秦寶”牌的醬牛肉,“這個牌子在全國都很有名,好像專門做牛肉的,我們家吃這個牌的醬牛肉差不多有5年。”
這周一,劉先生給家里的老父親過生日,又上超市買了一塊。“當時沒在意配料表,因為包裝和原來一樣,只看了日期比較新就直接買了。”他回憶,唯一變的是,價格從原來的59.9元500克,變成了56.8元420克。
然而,劉先生拿刀一切就感覺不對勁。“切的時候發現不是牛肉的紋理,嚼在嘴里也沒有牛肉的感覺,有點像豆干的味道。”他趕忙拿起一旁的包裝袋,看了一下配料表。里面的成分“大豆分離蛋白、復配肉制品增稠劑”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這不就是火腿、火鍋料里面的東西嗎?這哪能算是牛肉?”劉先生感覺受到欺騙,給父親慶生的好心情也毀了。
“以前買到的都是純牛肉制作的醬牛肉,這次毫無預兆地變成了‘合成肉’。”劉先生仔細查看包裝,發現沒有任何改變的提示。劉先生帶著這塊“醬牛肉”來到超市要求退貨。
劉先生介紹,超市工作人員處理了他的退貨請求,同時告訴他,只要里面含有牛肉成分,不管含量占比多少,都是真的醬牛肉。劉先生對這種解釋很不認同,“用了相同的包裝、產品名不另外標注,消費者很容易就會被誤導”。
【調查】
添加劑達十幾種 沒有標注牛肉含量
記者在超市的凍柜找到了這款產品。標稱420克的醬牛肉配料表中除了牛肉、水、醬油、香辛料外,還包含有大豆分離蛋白、麥芽糊精、復配肉制品增稠劑、復配水分保持劑等十幾種添加劑。
按照包裝袋上的執行標準GB/T 23586,記者查閱了醬鹵肉制品的國標。該規定中只提及,醬制品是以鮮(凍)畜、禽肉為主要原料,經清洗、修選后,配以香辛料等工序制作的熟肉制品。
該規定中,沒有提及商品需標注純肉含量,也沒有提及純肉制品和肉類制品需區分標識等內容。記者咨詢了市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他介紹,單從包裝和其執行的國標來看,對該產品暫時沒有發現存在什么問題。
【提醒】
植物蛋白可降成本 但醫生不建議多吃
該醬牛肉的包裝袋上并沒有明確標注該產品是“純牛肉”還是所謂的“合成牛肉”。只是在包裝袋背面的成分表里,除了牛肉之外,還有其他配料、添加劑等。劉先生質疑,像這樣的牛肉,市民很難分清到底是不是純牛肉。
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安徽的孫先生也曾在超市中購買到類似的醬牛肉,因為感覺味道不對而投訴。當地公共營養師杜婧提醒市民,購買包裝好的肉制品,一定要看成分表。“肉制品里添加大豆蛋白等植物蛋白,可以降低成本。但為了保證產品的口感、風味等,又必須要加入其他大量的添加劑。”杜婧說,如果市民想購買類似產品,還是要看配料表,別把它當純牛肉,以免多花冤枉錢。
廈門市第一醫院營養科姚主任介紹,從營養學的角度而言,類似大豆蛋白粉之類的提取的食品也有其營養,但不建議多吃,仍建議消費者從天然的食品中攝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