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時政 > 正文

財政賬本彰顯民生情懷 轉型發展改善民生成關鍵詞

2015-02-05 09:28:43?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鄒玒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財政預算合理分配,城市快速發展,居民安居樂業。(資料圖/本報記者 姚凡 攝)

2014年,廈門財政收入怎么樣?錢都花在了哪里?今年財政支出又將用在哪里?昨日上午,在廈門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市財政局局長韓景義以書面的形式向大會提交了《廈門市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簡稱報告),曬出廈門的財政“賬單”。“賬單”里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每一個數字背后都體現了政府的政策動向,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民生福祉。尤其是財政支出的項目,可以清晰地反映和解釋政府部門去年主要履行了哪些職能,今年對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又有怎樣的打算。

記者通讀了《報告》及《解讀》,發現去年和今年的財政政策和支出重點,均涵蓋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投融資體制多元化改革、企業扶持方式創新、完善機制加大民生投入、預算管理改革等五大方面。今年預算安排體現“有保有壓、統籌資金、提升績效”三個方面的特點,轉型發展和改善民生成為關鍵詞。

名詞解釋

全口徑政府預算編制:全口徑預算是指將全部政府收支納入預算,并實行與其性質相適應的管理和監督,使政府預算做到體系完整、結構清晰、權責匹配、公開透明。2015年起,廈門將全面啟動全口徑預算編制,按規定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本預算報人大審查,建立“全口徑”政府預算體系框架。

展望

2015

轉型發展扶持多 民生保障措施全

預算報告是政府部門一年工作的全景窗口,廈門各級各部門將“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提效益、優服務、惠民生”作為工作思路與重點,在預算編制中讓每個原本枯燥單調的數據,變成了一幅幅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社會民生事業的藍圖。

2015年,廈門將深化財政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投融資體制與產業扶持引導方式,激活社會力量,共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轉型發展;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障民生改善、重大建設和重點產業項目;深化預算管理改革,深化預算績效管理,完善預算體系,社保基金預算首次提交市人大會議審核,逐步建立完整、規范、透明、高效的現代預算制度。

預算報告透露,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數580億元,其中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1.3億元。記者帶您對報告做個略讀。

經濟發展賬

五大看點

新興產業:扶持力度將加碼

報告解讀:今年財政部門將統籌整合優化產業扶持政策,安排行業扶持資金11.8億元,重點支持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都市型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拓展旅游會展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業態和熱點。

龍頭企業:有望獲產業基金扶持

報告解讀:今年將重點推進聯電、天馬微電子二期、電氣硝子等重點企業建設,加快產業鏈條整合延伸。設立初期規模100億元的政府產業引導基金,著力引進一批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核心企業和龍頭項目。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培育壯大一批本土骨干企業,通過擔保貸款、風險補償等方式緩解企業融資難。

信息消費:將成創新驅動重點

報告解讀:信息消費產業有望成為廈門創新驅動發展的重點。今年將安排15.7億元支持國家創新型城市、信息消費示范城市、中國軟件名城建設,推進清華海峽研究院、兩岸信息消費研究院等重大平臺建設,完善“三網融合”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

產業集群化:人才與載體更豐富

報告解讀:安排21.7億元重點推進火炬同安翔安產業基地、清華紫光集成電路產業園、軟件園三期、保稅港區等建設,促進優勢產業集群化、規模化。除了實體產業平臺,在人才集聚平臺方面,將落實“雙百計劃”、“海納百川”人才政策,著力構筑海西人才高地。

自貿園區:適時出臺完善配套政策

報告解讀:今年將圍繞自貿區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心樞紐城市建設,適時出臺和完善各項配套扶持政策。安排15.2億元,支持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建立大通關一體化信息平臺,培育保稅融資租賃、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深化兩岸產業對接和融合,完善外貿公共服務體系。

城市建設賬

三大亮點

基礎設施建設:讓交通出行更便捷

報告解讀:今年將重點保障軌道交通1號、2號、3號線及翔安新機場建設。加快海滄隧道、同集路改造等“兩環八射”城市快速路建設,實施仙岳路與成功大道立交改造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路網。這方面涉及財政投入83億元,但更多將要依托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及吸引民間資本與政府合作PPP模式加以解決。

城市空間格局:構建“一島一帶多中心”

報告解讀:今年將安排45億元,著力構建“一島一帶多中心”空間格局,統籌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繼續推動五緣灣、國際郵輪母港等島內片區,打造綜合商圈、總部經濟、特色金融等高端服務業集聚區,提升島內發展環境和功能品位。推進島外新城建設,完善市政設施和服務配套,集聚商圈人氣。

區域合作:廈漳泉龍交流更加密切

報告解讀:加大資金扶持,促進廈漳泉同城化發展。加快建設北站動車運用所,啟動火車東站、福廈高鐵、吉永泉廈門支線前期工作,推進國道324(鳳南-角美段)改線、后溪綜合交通樞紐等工程,增強中心城市集聚和輻射功能。深化山海協作,加大對口幫扶,推動與龍巖經濟合作區建設,加快整合廈漳港口資源。

社會民生賬

六大重點

新建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和中小學

報告解讀:教育歷來是財政扶持的重點,今年將安排27.8億元,重點落實幼兒園和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和中小學校,提升辦學水平。繼續免除中職學校學費,完善各類學校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實施幼兒園獎勵補助政策,拓展學前教育資源,緩解幼兒入園難題。

提高醫保補助標準,改善就醫環境

報告解讀:今年將安排19.3億元落實各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分別提高至470元和50元。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等一批醫院建設,提升醫療機構設施配備,改善就醫環境。

統一城鄉低保和救助標準

報告解讀:城鄉低保、社會救助、養老和就業扶持方面,今年將安排17.1億元。補助民辦養老機構床位建設和運營,支持建設農村幸福院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首次建立老年人意外傷害險,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統一城鄉低保和救助標準,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重點優撫對象補助等支出,落實各項助殘政策,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就業培訓投入,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和退役軍人等就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繁榮文體事業,增強文化軟實力

報告解讀:今年將安排6億元,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實施圖書館、博物館免費開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辦好文博會、圖交會等活動。完善體育設施建設,推進全民健身運動。推進閩臺文化產業園、華強二期等文化產業項目建設,促進文化與旅游、金融等領域的融合,增強文化產業實力。

降低市民食、住、行成本

報告解讀:今年將安排公交補貼6.5億元,落實各項公交補助政策,支持更新公交車輛,優化公交路線,方便市民出行。實施穩定物價措施,完善補助政策,為低保、重點優撫和農村五保等對象發放臨時價格補貼。籌集資金10億元,新建保障性住房5000套,逐步解決本市居民的住房困難。安排1.2億元加強食品和公共安全。安排3.2億元,推進平安廈門建設。

改善生態環境,建設宜居廈門

報告解讀:今年將安排24.6億元提升環境質量。逐步建立促進主體功能區發展轉移支付制度。新建一批社區公園,推進區域綠地和生態廊道建設。安排11.4億元建設美麗鄉村,引導優質社會公共資源向農村延伸,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安排8.5億元加大污染整治,落實新能源汽車推廣補助,推進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建設。

回眸

2014

三公經費下降

民生投入提高

去年廈門財政“家底”如何?預算報告顯示,2014年,廈門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909.1億元,完成預算的100.1%,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地方級收入543.8億元,完成預算的99.9%,增長10.8%;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48.1億元,其中:當年預算支出526.7億元,完成預算的97.3%。

與收入增長形成反差的,是一般性支出的大力壓縮:去年財政部門貫徹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嚴格控制行政成本。先后出臺了因公臨時出國、外賓接待、會議、培訓、差旅等系列制度,完善公務支出標準體系,2014年全市“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了30.3%。

2014年廈門市財政支出用在了哪些地方?從報告中可以看出,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通過嚴控一般性支出,集中財力保民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成為去年廈門財政部門工作的重點。2014年廈門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48.1億元。這其中,分得財政“大蛋糕”最多的當屬民生領域,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72.5%,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

財政對民生的投入也不是“撒芝麻鹽”。“去年財政的民生支出覆蓋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宗旨就是老百姓增加收入、減輕負擔、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市財政局局長韓景義說,按照“整合存量、優化增量、集中財力、保障民生”的原則,財政將資金更多投向了民生最急需、最根本的領域。民生資金的進一步增加,讓各項關系老百姓“幸福指數”的民心工程都得以加快實施。

城鄉社區支出:186.2億元

186.2億元的城鄉社區支出是2014年最大的民生支出。財政資金重點用于推進島內舊城改造、重點片區開發和島外新城、小城鎮建設。繼續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城市綠化品質,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改善雨污水管網、排洪管溝等市政設施,推動污水處理廠建設,提升鐵路、公路、機場及流域沿線周邊環境。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建力度,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3萬多套,開工建設5000多套。

教育支出:27.7億元

去年,財政部門實施教育基建項目考核獎勵,落實幼兒園和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建成中小學17所、開建公辦幼兒園20所,全市新增2.8萬個學位。支持國家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加強優質師資培養,繼續完善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施民辦幼兒園獎補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創辦幼兒園,緩解幼兒入園難。加快市屬高校內涵發展、質量提升,支持廈門大學等省部屬院校發展。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4億元

透過數字可以發現,2014年廈門民生財政呈現出一大特點:民生保障標準提高、范圍擴大,群眾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去年廈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城鎮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75元和80元;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創業,新增就業逾18萬人。建成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341個,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社區全覆蓋。落實各項扶殘助殘政策,發放特困群體住房修繕補助和臨時價格補貼。

醫療衛生支出:18.8億元

2014年,財政加大投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心臟中心等一批醫院建設,提升醫療機構設施配備,改善就醫環境。新建、改造標準化村衛生所52個。投入使用兒童醫院,鼓勵社會資本辦醫,使廈門人“看病難”的問題得到一定改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年430元和40元。財政還對符合條件的獨生子女父母每人每月發放150元獎勵金。

交通運輸支出:88.9億元

重點保障軌道1號線、2號線和翔安新機場建設,開建“兩環八射”城市快速路網,實施蓮岳隧道等交通改善工程,海翔大道、國道324復線等一批島外主干路網基本建成。改擴建火車站主站房及南北廣場,推進北站動車運用所等項目。落實公交票價優惠及特殊群體乘車補貼、BRT虧損補貼等,購置、更新一批公交車,建成一批停車場、人行天橋及公共自行車系統,緩解百姓出行難。

花絮

“藍寶書”亮相

讓報告更“接地氣”

每年的政府預算報告草案,數據很豐富,信息量極大,但是很多內容讓外行“看不明白”,審議時也往往很難發表意見提出看法。昨天,市人大代表開始對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進行審議。與往年不同,除了提請審查的財政預算報告,每位人大代表還收到一本精心制作的 “藍寶書”——《2015政府預算解讀》(簡稱《解讀》),書里語言通俗、圖文并茂地解讀財政與百姓生活。

這是市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和市財政局今年為服務人大代表審議、審查政府預算而特地編寫的參閱材料。《解讀》圍繞2015年政府預算報告,結合新修訂的《預算法》和當前財稅改革重點,用簡潔平實的語言、翔實的數據,并大量使用插畫、圖表等最直觀的形式,系統梳理了政府預算、財政收支的要點、重點,介紹了財政管理怎么推進以及人大審查預算怎么開展,十分“接地氣”。

《預算解讀》分為六章,分別涉及“政府預算怎么讀”、“財政支出怎么安排”、“重點支出怎么保障”、“財稅體制怎么改革”,以及地方政府性債務、財政管理和人大審查預算的相關內容。全冊共71頁,幾乎每頁都有一張色彩豐富的插圖,把專業數據通過圖表和彩圖的形式加以呈現。翻上幾頁,記者還能看到各種財政知識小貼士以及帶有解釋說明的財政名詞邏輯關系圖,既清新活潑又通俗易懂,也很符合現在“大數據時代”和“讀圖時代”的表達方式,讓代表們讀起來更輕松。

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政府預算報告不易讀懂的問題,今年市人大財經委與市財政局首次為代表們編寫《預算解讀》,對專業的財政預算編列涉及的術語進行了解釋。希望通過這一創新,使預算距離代表更近,為代表們審查政府預算提供更好的服務。

“預算報告不再是簡單地向代表報賬。”這位負責人說,除了讓代表更全面了解政府的“錢袋子”,還要讓代表更明白地讀懂“大賬本”,多向代表報告改革和政策安排,這也體現了廈門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成果。

“今年的財政預算報告,把生硬的數字變‘活’了。”昨日的人大會議上,代表們也紛紛表示,做預算解讀是件好事,是另一種形式的預算公開,預算陽光,從以前的看不懂預算,預算較粗,人大難以審議,到現在的公開細化、明白易懂,政府在預算方面做的更加陽光化、規范化、法制化,讓我們向更加開放、更加民主法治的方向前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