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或致復興航空失去主要利潤支撐 位于中華航空、長榮航空之后排名第三的臺灣地區航空公司復興航空有著悠久歷史。1951年,復興航空創立,也是臺灣地區第一家民營航空。2011年11月1日正式掛牌上市,成為臺灣地區第三家上市的航空公司。陳欣德一向看重中國大陸市場,在2006年,他還向臺灣當局提議須盡速開放兩岸直航,否則會坐失商機。隨后,2006年9月臺灣開放兩岸緊急醫療包機業務后,復興航空就與國際SOS公司合作,展開兩岸緊急醫療包機的業務,并提供一部分醫療轉送服務。在2014年公布的復興航空國際線航點一覽表中,復興航空33個航線中,大陸占了14個。 如此重視大陸市場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利潤。201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一次國民黨中常會中就曾指出,臺灣與大陸間的航線,遠遠超過臺灣地區的國際航線,如果航空公司不飛大陸航線,不可能靠國際航線生存下去。2015年元旦,臺灣地區開放離島為大陸游客提供落地簽的便利,到金門的大陸游客可以直接飛往臺灣,此舉旨在吸引更多大陸游客赴臺旅游,為經營臺灣至金門航線的公司提供更多客源。 “春節期間本應該是航空公司大賺一筆的好機會,但這次空難卻給整個臺灣地區航空業澆下一盆冷水。”在一個國內空乘人員為主的微信群里,大家討論道。而臺灣《旺報》5日發表文章稱,面對兩岸持續的空運,飽和的天空除了優化航路之外,飛行安全也面臨更大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復興航空自1995年起,發生過14起飛行事故,其中涉及ATR-72機型的有8起,共造成55人罹難。其中,距離本次空難最近的就是2014年7月23日19時,復興航空一架ATR-72客機從高雄飛往澎湖馬公機場時,因臺風麥德姆造成飛機降落不順利,于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墜落,起火燃燒,造成機上人員48人死亡,10人重傷。 當時復興航空給每位罹難者的家屬發放慰問金新臺幣20萬元及傷葬費新臺幣80萬元,而賠償金部分雖然復興航空并未對外公布,但是比照當時臺灣地區“民航局”的規定,每位空難罹難者最低每人賠償約700萬元新臺幣,按照48人計,每位賠償800萬元左右,共計3.84億新臺幣。如此推算賠付標準,此次空難,按目前32位罹難者計算,賠償總額約為2.56億新臺幣,也就是說最近這兩次空難起碼要賠付6.4億新臺幣。 查閱復興公司發布的財務數據顯示,復興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2013年全年和2012年全年的凈利潤分別為2.9億、1.33億及1.61億新臺幣,加起來只有5.84億新臺幣,此利潤總額還不抵最近兩次事故的賠償總額。 |
相關閱讀:
- [ 02-09]復興航空失事機型機隊全部駕駛員重新考試上崗
- [ 02-09]我省應急服務工作小組繼續推進協助復興空難善后工作
- [ 02-09]海陸空地毯式搜索復興空難失蹤者 水下考古隊加入
- [ 02-09]復興空難家屬說明會昨天舉行 兩岸罹難者賠償無差別
- [ 02-07]三名廈門傷員情況已穩定 廈門應急小組及四批家屬抵臺
- [ 02-07]心理咨詢師談家屬走出空難陰影:須親友陪伴疏導
- [ 02-07]大陸領隊陳藝榕仍失蹤 老父沿基隆河畔聲聲喚女歸
- [ 02-07]廈門出入境管理支隊辦出證件100多人次 簡化辦證流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