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島內外加緊完善公共自行車系統 一旦高集海堤慢行道開通,跨島騎行會越來越多。島內、島外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也將實現“一體化”。昨日,導報記者獲悉,島內、島外公共自行車系統正在逐步完善。 目前,島內公共自行車系統正在進行一期工程建設。一期工程完工后,將有136公里長的雙向自行車道,共設置321個公共自行車服務點,其中大站點63個,小站點258個。 今年,島內還計劃開建公共自行車系統二期工程,共4條線路,總長107公里。屆時,島內將形成9條一級道、12條二級道及若干條三級道的自行車網絡。 此外,島外四區也在陸續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 根據公共自行車系統規劃,全市新建道路均要同步建設自行車道,同時,滿足條件的既有道路在改造時,應通過輔道和人行道改造出自行車道。 導報記者從廈門公共自行車管理公司了解到,現階段,島內已有71個公共自行車站點投用,有公共自行車1000多輛。現有站點覆蓋湖里高新技術園、前埔、五緣灣、軟件園二期、禾山街道等區域。 同時,金尚路、云頂、蓮前、環島干道等路段的36個站點正在建設當中,筼筜湖片區也已開建43公里自行車道。 聲音 有條件的出島通道可再增設慢行通道 高集海堤慢行道開通后,廈門島內、島外慢行系統終于連接起來。但是,在專家學者眼中,僅有一條跨島慢行道還不夠。“島外有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僅僅有高集海堤一條慢行道,還是不夠便利的。”昨日,關注導報“跨島慢行道”報道的市民老陳說。 交通問題專家、集美大學教授林地球也認為,慢行系統是城市發展的方向。未來,廈門連接島內外的慢行通道只有高集海堤這一條,他認為還是少了,應該再增加。“比如,在集美大橋、海滄大橋方向,有條件的都可以再增設慢行通道。”林地球說。 那如何增設呢?林地球甚至有個設想,可以考慮在現有大橋的兩側用鋼結構延伸一個車道,供非機動車通行。林地球表示,對于這樣的改造,目前國內已經有城市開了先河,廈門也可以對此進行論證。 此外,朱獎懷也提出,廈門在未來的橋隧及道路設計中,應該考慮加入非機動車道。“按照國家的道路設計,一條完整的道路構造應該是‘機動車道-隔離帶-非機動車道-隔離帶-人行道’,不同的交通主體各行其道。”朱獎懷說,“然而,現在很多道路的功能并不完整,有些區域并沒有完善的非機動車道可供自行車行駛。” |
相關閱讀:
- [ 05-17]王蒙徽到翔安洋唐調研:跨島發展要讓群眾得實惠
- [ 03-21]新城建設催生"海滄范本"成推動跨島發展強大"引擎"
- [ 03-13]廈門市總工會:勇當跨島發展主力軍
- [ 01-30]廈門推進跨島發展戰略 海滄東孚小城鎮試點考核全省奪冠
- [ 01-28]廈門“跨島發展”首次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
- [ 01-05]海滄當好跨島發展排頭兵 以“六個著力”為抓手
- [ 12-30]海滄爭當廈門跨島發展排頭兵
- [ 12-29]廈門明確發展目標:提前3年收入翻番 實現全面小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