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海堤公路橋上最后一跨箱梁已完成澆筑,預計今年底正式通車
東南網2月1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吳林增/文 常海軍/圖)連續兩日,導報對廈門慢行系統難過“跨島關”的報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好消息是,關于“跨島慢行道”的問題,政府部門也很重視。昨日,導報記者從廈門市規劃委了解到,年內,廈門就會有一條跨島慢行道。
這條跨島慢行道,將從正在改造的高集海堤上開辟。屆時,這條慢行道寬度達5米,很適合騎行和步行。今后,騎行出島就不要再上“四橋一隧”了。
回應 高集海堤將建進出島唯一慢行道
廈門該不該有一條進出島慢車道?昨日,導報報道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的呼聲,并列出了三個建設跨島慢行道的理由。對于建設跨島慢行道的必要性,民間有呼聲,政府部門也重視。導報記者從廈門市規劃委了解到,跨島慢行道已經納入城市規劃。
市規劃委相關人士介紹,在廈門大橋的旁邊,是正在改造的高集海堤。高集海堤的改造升級,就預留了一條進出島慢行廊道。
據悉,高集海堤的慢行廊道寬度足有5米。“到時,這條慢行道就是專門給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的,包括自行車。”該人士說。
據介紹,高集海堤慢行道今后將作為廈門非機動車進出島的唯一通道。“海堤的表面比較平坦,比較適合自行車通行。這個通道,也將納入全市慢行系統,用于串聯島內外的慢行通道。”
一旦高集海堤慢行道開通之后,島內外慢行系統的“中間幾公里”即可打通。
進度 年內就可實現島內外慢行道串聯
高集海堤位于廈門高崎與集美之間,全長2212米。2010年10月,高集海堤正式開口改造。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改造之后的高集海堤將成為一條24米寬的雙向四車道城市主干道。在高集海堤的西側,將設置一條5米寬的慢行道以及綠化帶。
那么,這條已經在規劃的慢行道,何時可以開通呢?昨日,導報記者也聯系上了高集海堤改造工程施工方。
施工方相關人士透露,本月初,海堤公路橋上最后一跨箱梁已完成澆筑,標志著被打開“口子”的海堤順利合龍。
接下來,橋上將進入護欄、照明安裝以及路面鋪裝階段,預計今年底正式通車。屆時,橋上的慢行通道也將正式開放,將為自行車進出島提供一條通道。據相關人士透露,改造完工后的高集海堤,將形成一條橋堤結合的風景帶和重要的進出島通道。
釋疑 現有的“四橋一隧”不好“動”
除了已經在規劃建設的高集海堤,另外,還能不能再增加幾條進出島的慢行道?比如,就有政協委員提出,可以利用現有條件,對出島“四橋一隧”進行改造。
其中,一個建議就是,把廈門大橋兩側的綠化帶去掉,增加一條非機動車道,以此作為島內、島外慢行道的連接線。
還有一個建議是,在高峰期,允許非機動車在杏林大橋、廈門大橋等出島大橋通行,以緩解交通壓力。
對于這兩個建議,昨日,導報記者也采訪了廈門市規劃委的相關人士。該人士表示,現有的“四橋一隧”不適合再增設非機動車道。
該人士說,非機動車上“四橋一隧”,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此外,遇到臺風天等惡劣天氣,行人、非機動車在大橋通行也不安全。
對于該建議,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廈門市委副主委朱獎懷也表示贊同,他認為,現有的“四橋一隧”不好“動”。“現在四橋一隧的設計沒有非機動車道的功能,如果要增加這個功能,可能會影響橋隧原本的功能,比如可能會造成機動車更大的擁堵,并且有安全隱患,還可能給日后的管理帶來難題。”朱獎懷說。
相關新聞
島內外加緊完善公共自行車系統
一旦高集海堤慢行道開通,跨島騎行會越來越多。島內、島外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也將實現“一體化”。昨日,導報記者獲悉,島內、島外公共自行車系統正在逐步完善。
目前,島內公共自行車系統正在進行一期工程建設。一期工程完工后,將有136公里長的雙向自行車道,共設置321個公共自行車服務點,其中大站點63個,小站點258個。
今年,島內還計劃開建公共自行車系統二期工程,共4條線路,總長107公里。屆時,島內將形成9條一級道、12條二級道及若干條三級道的自行車網絡。
此外,島外四區也在陸續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
根據公共自行車系統規劃,全市新建道路均要同步建設自行車道,同時,滿足條件的既有道路在改造時,應通過輔道和人行道改造出自行車道。
導報記者從廈門公共自行車管理公司了解到,現階段,島內已有71個公共自行車站點投用,有公共自行車1000多輛。現有站點覆蓋湖里高新技術園、前埔、五緣灣、軟件園二期、禾山街道等區域。
同時,金尚路、云頂、蓮前、環島干道等路段的36個站點正在建設當中,筼筜湖片區也已開建43公里自行車道。
聲音
有條件的出島通道可再增設慢行通道
高集海堤慢行道開通后,廈門島內、島外慢行系統終于連接起來。但是,在專家學者眼中,僅有一條跨島慢行道還不夠。“島外有海滄、集美、同安、翔安,僅僅有高集海堤一條慢行道,還是不夠便利的。”昨日,關注導報“跨島慢行道”報道的市民老陳說。
交通問題專家、集美大學教授林地球也認為,慢行系統是城市發展的方向。未來,廈門連接島內外的慢行通道只有高集海堤這一條,他認為還是少了,應該再增加。“比如,在集美大橋、海滄大橋方向,有條件的都可以再增設慢行通道。”林地球說。
那如何增設呢?林地球甚至有個設想,可以考慮在現有大橋的兩側用鋼結構延伸一個車道,供非機動車通行。林地球表示,對于這樣的改造,目前國內已經有城市開了先河,廈門也可以對此進行論證。
此外,朱獎懷也提出,廈門在未來的橋隧及道路設計中,應該考慮加入非機動車道。“按照國家的道路設計,一條完整的道路構造應該是‘機動車道-隔離帶-非機動車道-隔離帶-人行道’,不同的交通主體各行其道。”朱獎懷說,“然而,現在很多道路的功能并不完整,有些區域并沒有完善的非機動車道可供自行車行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