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黃敏江/文 陳巧思/圖)翔安新店彭厝社區一處沿海白鷺棲息林地遭人為破壞,實是村民想靠栽種樹木獲取建設道路征地賠償。 9天過去了,遭到破壞的白鷺棲息地,究竟變成什么樣了? 現場:部分白鷺已遷居 昨日下午4點多,在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陳小麟教授、廈門觀鳥會會員的陪同指導下,導報記者再次來到那片防護林地探訪。 在林地附近的三岔路口右手邊,有塊較為濃密的林子,距離遭破壞的林地幾百米,一部分白鷺已遷居到此。 措施:保護白鷺覓食地 眼下正值鷺類繁殖季節(一般而言在3月下旬至6月),陳教授認為,白鷺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林地需要減少人為干擾,特別是放鞭炮、交通工具等的聲音。“保護好林種,種植樹木必須是帶枝丫的,這樣更適合白鷺引巢,而地面上要有灌草叢,這是鷺科類基本的繁殖地要求。”陳教授說。 另一方面,陳教授也建議保護好白鷺至關重要的覓食地,這一帶白鷺常在林地周邊的池塘覓食,但主要在附近的張埭橋水庫覓食。 村民彭先生介紹,大概七八年前,彭厝海邊開始進行填海造地,原來的淺灘涂和大海被填成大塊空地,白鷺的覓食地也在減少。 建議:協調開發與保護關系 規劃新路可能會經過這片沿海保護林地,陳教授認為,終歸是開發與保護之間的矛盾,而這是可以協調的。 陳教授舉例說,像島內的騎馬山公園,是廈門栗喉蜂虎鳥的繁殖基地,是保護與開發處理妥當的例證。“當年五緣灣高新技術園高樓林立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還是將騎馬山這一塊栗喉蜂虎的生存區域,建設成專門的保護園。” |
相關閱讀:
- [ 03-09]白鷺落水掙扎網友報警求助 林業人員趕到時已死亡
- [ 03-06]廈門吉安推動連接高鐵項目 全面深化合作邁進新階段
- [ 03-06]廈門吉安簽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協議 交流向縱深推進
- [ 03-01]春節7天火車站約200件遺失物 有一半被失主領回
- [ 02-02]白鷺棲息地被垃圾圍堵 相關部門將對沿河進行清理
- [ 01-27]10名外國專家獲"白鷺友誼獎" 已有48名老外獲殊榮
- [ 12-23]十名外國專家獲白鷺友誼獎 已有48名外國專家獲獎
- [ 12-07]鼓浪嶼昨上演“雙神曲”志愿者在寒風中跳出暖意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